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市农业农村局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栏目:汇报材料发布:2020-11-15浏览:2067下载284次收藏

全力打造农业产业扶贫样板

凝心聚力开创**新时代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新局面

——**市农业农村局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结合**实际,立足峡谷特色和资源禀赋,按照“特色、生态、优质、高效”的定位及“粮经饲统筹、禽畜牧结合、产加销一体”思路,通过特色种植业(羊肚菌、蔬菜、草果、茶叶、水果、木本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业(黄牛、高黎贡山猪、山羊、土鸡、中蜂)、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农林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生产索道、扶贫车间)三大版块引导带动贫困户与产业发展,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激活内生动力,探索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抓规划统筹,落实好“四个一”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市农业农村局采取“四个一”推进机制推进落实产业发展工作。

1.组建一个机构。成立了市级平台公司及乡镇分公司工作,同时成立71个村级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上有平台公司、下有合作社的长效机制。此外,组建产业扶贫指挥部,由市长任组长,分管产业的副市长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产业扶贫统筹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并负责及时汇总上报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研究制定一系列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同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督查落实及工作台帐整理,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2.制定一个规划。专门研究制定了《**市2018-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特有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需求,结合市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帮扶方案,统筹衔接脱贫攻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了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确保贫困人口精准受益,实现帮扶资源有效整合,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全覆盖。

3.制定一项操作性强的产业扶贫补助政策。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制定了操作性、门槛低、补助标准具体的产业扶贫补助政策,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制定了《**市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市特色产业发展资金到户项目以奖代补暂行规定》、《**市特色产业发展资金到户项目以奖代补暂行规定》。

4.明确一个产业发展思路。努力实现“三个紧密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怒江花谷建设、香料产业发展、旅游规划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力争做到“三个齐头并进”。(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在种养殖过程中做到大分散与小集中;示范引领与自发种养殖;强龙头、大企业的发展与中小中小微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共同发展,齐头并进,百花齐放);全面落实“两个全覆盖”(村级产业扶贫合作社,实现对全村所有农户的全覆盖,包括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每个企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工作捆绑,注入资金,实现产业扶贫资金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全覆盖。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及新型经营主体都在通过与农投公司、三农公司合作,与扶贫攻坚这项政治任务挂钩,与贫困人口结对,与贫困户的增收联结机制)。

(二)创新带动模式,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1.建基地、抓示范。发展富民产业,是实现脱贫摘帽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为引导广大贫困户大力发展以草果、为主的特色中药材、特色果蔬、特色养殖等扶贫产业,我局通过积极新建各类种养示范基地,让贫困户看有现场、学有样点。2016年以来,全市建设千亩以上特色水果基地2个,建成千亩以上蔬菜基地4个,建成千亩以上中药材基地5个,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3个。目前全市共有全市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为69户,其中六库镇12户,老窝镇19户,鲁掌镇4户,上江镇34户,现存栏25680头;存栏100头以上的牛规模养殖场(户)15户,现存栏962头;存栏3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羊场(户)2户,现存栏820只;存栏10000只以上鸡规模养殖场(户)9户,目前在建设的规模生猪养殖场为3家。打造了大兴地镇木楠村1000亩香橼基地、上江镇907亩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等一批精品果蔬示范点,老窝荣华分水岭黄牛养殖基地、怒江高黎一号生猪养殖基地等特色养殖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2.育龙头、抓典型。一方面以扶贫专业合作社主导重塑农村教育、农业科研的新体系。如:2019年**市老窝村拼多多创新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农园面积300亩(其中拼多多支持225万元建设80亩;150亩由**市农业农村局扶贫资金项目资助,其余由**众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70万元建设30亩;40亩由群众自筹) 。以老窝村132户建档立卡户为主体成立合作社,在合作社领导下的返乡大学生作为新农人,负责日常种植、运营和销售等事宜。合作社初期利润大头分配给档卡户,等到132户档卡户脱贫后,利润大头归属村集体,覆盖全村所有人。重塑了农村教育、农业科研的新体系,构建了从育种、种植、加工,再到物流、销售等一体化产业闭环,既推动农货上行,又大面积带动现代产业下沉,推动边缘地区新鲜农产品直达城市家庭;既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又实现城市消费者的“好吃不贵”愿望,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流转土地、参与合作经营、入基地进厂务工等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如,打造大兴地镇木楠村1000亩香橼基地吸纳该镇范围407户、1291名贫困人员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土地流转成为股东,并聘请周边贫困户参与日常管理,使贫困户既可以按股份参与基地分红,又可从中获得劳务收入农户参与基地有偿劳动,并获得工资性收入和入股分红的“公司+集体经济+基地打造+分红+回收”产、供、销一条龙的运作模式。该项目受益年限为8年,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土地流转农户及建档立卡户获得土地流转资金和务工收入计640万元(其中土地流转收入240万元,务工收入400万元)的同时,获得保底分红和销售分红资金310万元,户均7579.50元,人均2375.48元。再一方面依托气候资源优势,以“政府引导+资金投入”“市场调控+模式管理”“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等模式,通过能人带动、统一管理、技术指导和产加销一体推动增加贫困户收入。如:老窝镇荣华村分水岭实施黄牛养殖项目,该项目由财政投入615.77万元资金,通过与联民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1400万元,建设黄牛繁育基地13000平方米,2019年,该基地养殖黄牛200余头,养殖场累计用工120人次,按每个100元计,带动增收12万元;企业收购周边农户青玉米50余亩130多吨,增加农户增收5.2万元;利用企业销售渠道,以市场价累计收购周边黄牛100余头统一销售,节约了农户运输成本5万余元,变相增加了养殖户收入;企业每年拿出30万元利润分红,按户均分红1000元计,可带动建档户300户。截止目前,全市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3家(省级7家、州级26家),草果、核桃、蔬菜等县级协会8个,正常运营的农业产业合作社472家、家庭农场17个。

3.抓好四方面重点工作。

(1)抓特色产业促增收。我局在产业扶贫上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力求产业的选择及安排布局重点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村,重点发展了以楤木、重楼、草果、柑橘、香橼、咖啡、黄牛等为主的蔬菜、水果、中药材、经济作物、养殖等特色产业。一是着力在特色蔬菜发展上下功夫。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519.24万元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截止2019年底,全市特色蔬菜种植面积8万亩,产量6.4万吨,产值6400万元,覆盖贫困村71个、带动贫困户4068户;二是着力在特色中药材发展上下功夫。结合资源优势,先后种植了重楼、黄精、木香、厚朴等中药材。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779.97万元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截止2019年底,全市特色中药材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786.3万吨,产值4718万元,带动贫困户4861户;三是着力在特色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市农业农村局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