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杨桂敏语文要素的提出,让教师的教学有了目标、有了路径。但许多教师由于对语文要素的理解不够精准,定位有失偏颇,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问题依然存在,教学效率依然不高。那么,如何让语文要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抓手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提出若干语文要素的转化策略。一、化“抽象”为“具象”:基于要素分解教学目标每一个语文要素,都非常清晰地为我们指明了文本的教学方向,让教学有了准确的着力点。然而,真正落实到每一课,仍有许多一线教师处于迷茫状态。究其缘由,只因语文要素相对于每课具体的教学而言,只是指明了大方向,并不能成为某一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因而,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化“抽象”为“具象”,把单元语文要素分解为可供落实的具体教学目标。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牧场之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将单元语文要素具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目标。1.承上启下观要素《牧场之国》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笔者将本单元课文置身于整个教材体系中,发现有两个语文要素均指向“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且均出现在五年级。五年级上册:“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下……
新来的客人【点此注册】查看文章
已注册会员【点此登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