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浅谈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摘要:通过分析涉案单位敏感业务内容,查找账证中的疑点,能及时获取有价值的经济犯罪线索,提高司法会计鉴定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司法会计鉴定 敏感分析法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决定了经济犯罪的复杂化,如何及时、准确找出账证中的疑点,获取有价值的线索,是查处经济犯罪的关键,也是值得司法会计鉴定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开展了“敏感分析法”研究,证明通过对涉案单位敏感业务内容进行分析,查找经济犯罪线索的方法,简单易行,在鉴定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
一、敏感数据
数据是构成会计资料的基本要素,会计通过数据计量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所以充分运用敏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往往能发现有价值的线索。
(一)数据大小。在会计核算中,某些数字的大小是受一定财务管理标准限制的,若超过标准,则应重点关注。某公司1998年购入一部7200元的手机配给经理使用,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固定资产,却被转记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性摊销。经查,该公司经理调任时不想归还手机,就授意会计作此处理。
(二)数据变化。企业财务收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稳定在一个正常幅度内,要是某个时期突然出现大幅度的变动,则说明财务收支有问题,应弄清原委。某建工企业2000年1-8月份每月管理费用都在50000-80000元之间,而9月却达到230000元,有关人员也解释不清,我们判断其中可能有“猫腻”。经追查得知,该企业为了承揽一工程项目,就向主管此项目的人员行贿16万元。
(三)数据正负。会计数据存在正负之分,如“未分配利润”、“待处理财产损益”的余额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有些账户的余额只能为正数,如“存货”、“固定资产”、“银行存款”、“现金”等。某市驻汉办事处1997年9月、10月现金余额出现反常的红字,我们分析认为可能有收入垫付。后经突击盘点现金,确认账实不符,查出该单位将50万元债券利息收入放在账外私分的问题。另外,有些账户在特定时间反映在账簿中,余额只能为零。如损益类账户。
(四)数据精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记帐人员必须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角分必争”。但联系经济活动的实际,数据的精确限度却是相对的,如增值税额不可能为整数,固定资产的单价也不可能为小数。脱离了实际的精确度,则很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某物资回收公司2001年计提的应付福利费有一笔是20万元,而应付福利费是按工资的14%计提,所以不可能是整数,这引起我们怀疑,调查后发现该公司经理等人以计发职工福利费为名,贪污公款。
(五)数据反向。一般来说,会计核算中常有不少重复出现的数字,但在短时期内出现的反向数字则属于敏感数字,需要进一步审查,弄清是正常往来,还是套串现金,或是其它舞弊行为。如某社区居委会12月4日门面租金有一笔是10320元,而在次年1月21日原账调冲10320元,一进一出有些蹊跷,我们就找来承租户对账,查出该居委会会计兼出纳捏造事实,侵吞公款的问题。
二、敏感时间
经济业务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的,会计账面对经济业务的记录与反映也有相应的时间,所以时间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经济业务敏感时间的动态比对,能迅速的找出许多疑点。
(一)核减时间。《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许多经济业务规定了严格的时间界限。如“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可以确认为坏账损失”、“电器设备折旧年限是5-10年、运输设备折旧年限是4-12年”。若无故突破,则应深入调查。某工业控股公司有一笔150万元的应收账款,仅隔三个月就计入坏账损失核销,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经深挖,查出该企业老总挪用公款炒股,亏损后无力偿还,加之怕暴露,就在年底财务集中调账时,以对方单位无力还款为由,将炒股亏损混入坏账中核销。
(二)特定时间。一般来说,企业的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特定时间
论司法会计鉴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本文2006-07-02 22:35: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6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