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 “问题”
全民普法教育已近二十年,经过广大普法工作者辛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实现依法治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普法教育不仅形成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形式上也呈多样化,全社会学法用法和崇尚法治的氛围已经形成,运用法律解决各种问题成为一种需求,“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正在逐步得到落实。
但在工作中发现(普法教育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普法的一些方式方法已经滞后,陈旧的运行模式和套路还在运作之中,这些 “惯例”已逐渐现显出它的弊端,造成工作之中的“梗阻”。笔者结合多年普法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看法,以与同行商榷。
问题一:规模庞大的征订各类普法教材。这是一项在普法启动阶段中的工作,在前三个普法启动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往往要求基层单位,普法教材人手一册,且每年都下了硬指标。此举使基层普法主管部门成了各类普法教材的“大卖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前十多年教材征订中,由于各部门和单位体制未变,从事普法教育工作的机构健全,单位人员相对稳定,普法教材的征订工作完成的不错。而今改革的步伐加快,许多单位(特别是企事业单位)面临着改制,人员要重组和分流;有的单位被兼并甚至破产……如果再用这种征订教材的方式,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会引起基层单位的不满。
&n
但在工作中发现(普法教育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普法的一些方式方法已经滞后,陈旧的运行模式和套路还在运作之中,这些 “惯例”已逐渐现显出它的弊端,造成工作之中的“梗阻”。笔者结合多年普法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看法,以与同行商榷。
问题一:规模庞大的征订各类普法教材。这是一项在普法启动阶段中的工作,在前三个普法启动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往往要求基层单位,普法教材人手一册,且每年都下了硬指标。此举使基层普法主管部门成了各类普法教材的“大卖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前十多年教材征订中,由于各部门和单位体制未变,从事普法教育工作的机构健全,单位人员相对稳定,普法教材的征订工作完成的不错。而今改革的步伐加快,许多单位(特别是企事业单位)面临着改制,人员要重组和分流;有的单位被兼并甚至破产……如果再用这种征订教材的方式,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会引起基层单位的不满。
&n
普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 “问题”
点击下载
本文2005-08-12 15:37: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418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