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重建中国近代报刊的话语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647下载283次收藏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人的船坚炮利使得中国的舆论主权也面临丧失的危险。此时,西方传教士的西方报纸以宣传基督教为核心内容,而古代报纸也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传声筒”。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力挽狂澜,在争取话语权方面表现了积极的姿态,他身体力行之余还提出先进的新闻理论,启发国人,重建近代中国的舆论主权。
 
    关键词:梁启超;话语权;近代中国
 
    一、西方传教士创刊——话语权的逐步旁落
 
    从1815年开始,宗教报刊就大量涌现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并成为主角。那些传教士曾经叫嚣着:只要控制住在中国出版的“主要报纸”,“我们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头和脊梁骨。”就连将第一份中文传教报刊带入中国的传教士米怜也说过创报的目的是将“基督精神注入中国体内”。可见这些传教士们就是抱着文化侵略的的实质而来的。
 
    鸦片战争之后至甲午战争前,外国人在中国所办的报纸猛增到180种。言论上更多地介入到中国的政治经济问题,其观点基本上代表着西方资本主义立场和外商在华利益。如英国传教士1853年在香港创办的中文报刊《遐迩贯珍》的《香港纪略》一文中写道:“初意非为土地,只为本国之民,照常贸易,免受凭空之欺藐而已,后因所愿不遂,致起兵衅。”这是为英国出兵侵略中国而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极力为英国政府的武力寻找借口。
 
    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重建中国近代报刊的话语权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