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统筹城乡体制机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036下载263次收藏

    摘要:成都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型的内陆城市,城乡二元分割一直是困扰成都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使成都摆脱了长期以来制约成都发展的城乡二元体制瓶颈,解决了一直难以解决的“三农问题”。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证明:六个“一体化”共同构成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体制体系,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前提、互为保障。其中,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发展是支撑,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是基础,管理体制是保障。
 
    关键词: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六个一体化
 
    2003年以来,为了破解二元体制瓶颈,成都市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一条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金色大道。成都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型的内陆城市,城乡二元分割一直是困扰成都发展的瓶颈,成都城市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不大,但成都农村与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相比差距就很大。成都六年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成效,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从推进城乡一体化之初,成都就把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放在首位。正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所说,体制机制的建立比具体政策措施更管用,更具有根本性。
 
    一、统筹城乡规划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龙头
 
    成都市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龙头,不断改革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完善“全域成都”规划,在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全面推进城乡规划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城乡一体化改革一开始,成都就将“城市规划”变革为“城乡规划”,即城乡一盘棋,将广大农村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等各项规划范畴,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城乡统筹、相互衔接、全面覆盖的“全域成都”规划体系和监督执行体系。
 
    积极探索城乡统筹的规划实施管理模式,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由于过去的规划管理模式将大量的管理精力投入在项目审批上,行政效率低下的情况已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规划实施管理的转向,即从单纯城市规划管理转向城乡规划管理;从单纯的项目管理转向区域空间管理,加强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控制;从单纯管理转向管理与服务并重。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审批、属地管理、强化监督”的原则,规划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规划实施管理“重心下移”、“服务平台前置”的管理运行机制。
 
    围绕城乡统筹工作,按照城乡规划一盘棋的思路,实现城乡统筹审批机制再造。第一,在中心城范围实行了以提高审批效率为主要内容的“统一管理、分段办理、限时办结”审批程序。第二,按照“抓两头放中间”、“重心下移”原则,在中心城实行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属地管理程序。第三,按照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统一受理和集中办理的要求,优化审批流程,加大属地管理后的审批统筹力度,成立内设机构管理行政审批工作。第四,推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改革制度,加大与市级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通过并联审批减少环节、提高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推进城乡统筹;攻克难点,加强农村地区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管理的重点是规划许可证制度在集体建设用地上的落实。多年来,成都市规划管理审批系统已基本建立了一套集中统一、较为规范有效的审批机制、审批标准和审批程序。随着城乡统筹建设的工作推进,在城乡规划编制满覆盖完成后的实施管理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统筹城乡体制机制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