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机制、议事决策、制度建设、考核运营等方面,强调人、财、物实现最佳配置,使设备、制度、环境、传统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统一和谐,以达到管理无缺陷,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 精细化 管理 推动
发展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艰巨、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重在细节,严在考核,它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构筑流程卓越型企业的需要。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出现,将对企业现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深度改进,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一次大换血、大整合,建立规范严密的管理规章,形成科学慎密的管理体系,确立严抓细管的管理思想,开展规范严密的管理实践。近阶段,集团公司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集团公司在安全、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传统的“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固化现象,“马虎、凑乎、不在乎”的老好好观点,以及“怕麻烦、怕变革、怕担责任”的守旧思想,是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的,更不符合一个现代企业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要求。部分矿井还仍然存在着“管理手段略显简单,管理形式略显粗放,管理效能逐级衰减”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集团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今后几年,是集团公司实现大发展、大投入、大跨越的战略关键时期。作为一个跨入中国500强的煤炭企业,集团公司只有通过实施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实现集团公司“再进500强,再创新皖北”的宏伟战略目标,才能打造一艘抗风险能力强的航空母舰。
二、从管理的几个角度分析与精细化管理有关的关系
〈一〉、 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特有的历史传统、经营理念和精神风貌。现代企业发展到企业文化建设阶段,就显示企业达到了一个颠峰时期。企业文化通过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统一,通过企业独特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建立,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使企业得以卓越发展。创新管理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柱。相对于劳动密集型的煤炭企业来讲,员工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内外环境的治理不平衡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也给企业实行创新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对集团公司实行全新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集团公司在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怎样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呢?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渊源问题。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东方人类的本土文化,特别是主流儒家文化而言,中国的儒学管理思想影响着东南亚乃至全球的企业管理。《论语》中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儒学哲理,生动地指出了精细化管理中的“精、细、严、实”。今天,我们全面推行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在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 、 jit 准时生产、定置管理以及“5s”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理论上讲它是泊来品。它在吸取国外先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特点的基础上,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不断提炼升华。二者互相补充,互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共同价值。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是相辅相承、相互统一的一个管理结合体。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涵:精益求精,精确定位以及“精、细、严、实”的具体表现,都需要用长期固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来自觉、自动、自发地引导、规范。譬如: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中,“6s”行为规范的“素养”就是讲到员工的素质、意识、价值观、仪态、仪表、言谈举止文明化等,培养员工的文明化作业、科学化作业、规范化作业,创造文明生产现场。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时间上,更能体现 员工动作的规范化、行动的军事化。企业文化的载体是员工,整合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制胜,就是要用能反映企业特色的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凝聚人、塑造人,形成文化制胜的合力共振,实现共同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建立和运用共同的价值观,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可以增强企业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还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有利于 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定位是精细化管理精神内涵的深层次延伸。不同的企业在推行同一种管理模式的同时。它所要求的经营理念,精神实质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取决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譬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企业精神是:“优良的思考、优美的产品”;日立公司的企业精神是:“日立魂、诚和开拓精神”;ibm的企业精神是:“以人为核心,并向用护提供最优质服务。”等等。这些企业文化精神,也就是企业的内外环境以及自身管理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系统思考确立的。
二者之间相同处就是它们都属于人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范畴。不同之处是企业文化中除企业管理理念文化那部分之外,还有其他的内容,如组织制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它的内容要高于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局限于诸如,打打球、唱支歌、跳曲舞;搞个cis形象战略设计;拟或办个厂刊厂报;为职工搞个文化园地,或者开个思想教育班。当然企业文化建设要与“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相结合,更好地培植员工理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延伸精细化管理,丰富精细化管理的精神实质,进一步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形成和推进。
〈二〉、企业组织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企业组织是支撑现代企业整个系统的基本结构,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运作提供了实施的保障和基础。时代在变化,市场也 在变化 ,管理也在不断变革,企业组织管理也要随之变革。在这个市场急剧变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调整组织结构、创新组织制度和整合组织管理形式,就不能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营,就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市场、新的竞争和新的挑战。美国《商业周刊》曾提到过:“不同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管理者能否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密切情况对自己的经营管理的组织系统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整合。”
怎样理解企业组织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呢?
首先,合理的组织结构类型能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率。企业的组织绘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沿袭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口设置的形式。职能交叉,重叠的部门也为数不少,部门臃肿、厄员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一个人的活三个人干等等。这样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设计将会直接影响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也将会很大程度上的拖住管理改革的后腿。这些传统的组织结构是按照职能和科层来设计的。在过去的管理体制下,基本上能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管理模式日趋变革的时代,若想让那些过去设计的职能和科层结构来应对现在的管理模式,莫过于资源浪费。只有围绕工作目标,以运营高效为原则,动态地整合组织结构,才能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的推动和实施。
其次,只有新的组织制度,才能更好地适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组织制度的健全、合理与创新,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以往的组织制度无非是对员工的聘任、晋升、工资改革等等方面的规定,现在的企业管理是朝着适应企业外部环境而变革的。内部员工的流动、竞聘等也是不断创新和改革的。我们经常讲的“企业留人”,要在“用薪留人”和“用心留人”方面下功夫。21世纪的企业将是知识型企业独领风骚,没有人才,留不住人才,就等于企业的前途渺茫。怎样评价人才,合理用才,建立才源,以及才源如何流动?等等。这就是精细化管理工作中领导层战略决策的重要环节。
最后,科学的组织管理形式,能够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性。组织管理结构有事业部、公司制、科室制等,其管理形式多是垂直形式的,集团公司设置多少个职能部门,那么各个矿(公司)也就相应地设置多少个部门。中间管理层次多,责任分工不明确,不便于管理,而且信息的传递速度较慢。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行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面对市场变化,加快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面向市场的扁平化管理形式,更能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三〉、企业制度建设与精细化管理的关系
企业制度建设是实施企业生产、经营的最根本保障。每次管理模式变革,企业制度都要有相应的改变、完善、健全。管理模式变革的战略关键在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创新。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精确到位,从严管理。实施这个管理宗旨要求,就必须将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划分门类、整理分析、认真筛选,摒弃原有制度的不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自身特点,突破原有制度的不完整性和单一性,将“制定标准、健全制度、实施检查、落实考
集团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
本文2010-05-30 10:35:26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6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