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上海金融学院 信息管理系,上海 201209)
摘 要: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已为建立便捷、安全、高效 、规范的银行信息化服务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其依然面临着各种挑 战。文章在分析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策 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银行信息化;网上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08)24—0023—02
信息技术被称为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均衡器,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 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着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在金融领域,信息技术的 发展和应用所推动的信息化建设,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1 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信息化是指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挖掘信息资源的潜力,形成在国有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的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和社会优质发展的过程。显然,银行信息 化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银行系统之中,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掘银行信 息资源的潜力,并由此形成在金融银行系统中居主导地位的信息产业,推动金融银行系统优 质发展的过程[1]。
我国的银行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经过“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 五”上规模,“九五”、“十五”和“十一五”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加之经济体制和金融体 制的改革,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应用于单项业务到开展综合业务,从 单一网点到全国联网,逐步形成了我国银行信息化的基本框架,逐步建立了方便、安全、高 效、规范的银行信息化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中国银行业全面实现信 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 建立了初具规模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构架
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成了金融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构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 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采用专线或公用电话网为传输介质,建立 了各自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通信网。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通信网将各个商业银行的数据通 信网互联在一起,组成了统一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的基本框架。
1.2 数据集中技术的初步实现
将生产运行集中到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将独立发展的各类业务系统统一到新一代综合业务系 统或全功能银行系统中,将多种服务渠道集成至综合应用前置平台中,构建了新的渠道应用 支撑环境,基本形成了以综合业务系统、前置系统为核心的基础技术平台;以集中信贷管理 系统、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顺利推进和应用为标志,it 的管理决策支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已成为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初步构建了安全技术防范的基本体系。
1.3 网上银行得到广泛应用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建设自己的电子银行系统。进入21世纪以后, 伴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国内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有关统计资 料显示,中国工商银行2007年共实现电子银行交易额1029万亿
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本文2010-04-27 15:49:4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6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