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论文: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推动经济发展探讨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如何建立新型的农村生产模式,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如何长期稳定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如何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将极大地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进程。而实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小康的有效途径。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实行“土地股份制”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方向和最佳选择。
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的土地市场体系,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农村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存在着盲目随意、操作无序等不规范现象,而且土地流转的价格也不规范,缺乏对土地流转合理价格的定位。
2、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过强,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市是农业大市,目前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3.6%,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承包土地不仅具有就业生存功能,而且具有社会保障福利功能。农户只要没有一个稳定、长期的工作,一般不愿轻易放弃承包地,特别是在免征农业税政策的落实,土地日渐升值的情况下,放弃承包地就意味着自己的利益受损。因而,农村土地过强的社会保障功能已明显抑制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影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进程,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3、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采用以单个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分散经营的模式。同规模化集中经营相比,这种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成本,阻碍了相关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使得农村经济很难进一步提高。在现行的土地经营制度下,农民既不能完全依靠土地,又不能完全脱离土地去专心从事非农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再加上土地规模小,肥料上涨、农作物价格低等因素,当地农民从事种植业的积极性不高。
4、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的加大,也降低了土地使用效率。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农村劳动力24.95万人中,已有21万人转移就业,仅有不到4万农村劳动力在家务农,而且这部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随着劳动就业城乡统筹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致使纯农业劳动力大幅度减少,大多数农户,仅以种点口粮为主,农田管理也不到位,不仅降低了土地使用效率,也荒废了土地资源。
总之,这种以一家一户、小而全的小生产为特征的生产经营模式显得有些与形势不适应。它不利于大规模地进行农田改造和基本建设;不利于规模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形成的农业产业化;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不利于实施和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实行土地股份制的意义
 
农村发展论文: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推动经济发展探讨
本文2009-10-25 14:03:2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3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