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论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对策探讨
民营经济是指民间自筹资金,自己创业的民有、民营、民收益的经济实体,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为了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笔者对**民营经济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总量和规模提速。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的理念指导下,**民营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发展态势。至2007年末,全市私营企业累计有3073家,同比增长21.8%;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5212户,民营个体注册资本累计达65.14亿元,同比增长40.4%,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吸纳了75%的劳动力就业。民营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加快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二)投入和产出同步提升。工业投资稳中攀升,2007年全年完成社会投资80.55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规模工业投入44亿元,同比增长36%。工业生产增幅较高,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主要指标协调运行,重点产业支撑明显。非规模企业继续保持强势支撑,尤其是一批投入大、规模大的民营企业,产能开始加速释放。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同种指标的52.1%、50.2%、47.7%,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经济增长方式和软环境建设实现有机结合。通过优化软环境建设,“政府创造环境,人民积累财富”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创业的政策进一步放宽,全市形成了干部谋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一批产业型和现代科技型的民营企业。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表现为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发展制造业为主向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转变,从主要依靠粗放型增长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企业个体转变为更加注重协作配合,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更加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从主要依靠政策优惠向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很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涌现出来并获得迅速发展。截止2007年,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民营科技型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70个,镇江市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品80个。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5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市工业销售和利税的16%和25%,有2项科技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立项,4项列入省科技攻关计划。
二、制约**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瓶颈”
(一)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具体表现在:1、政府服务不到位。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诚信认真,有求必应”的招商服务理念,对创业文化打造的不浓,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因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而落实不到位,以致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热情不高,创富激情消弭。一些实质性优惠措施不能落实到位,部分奖励政策不能及时兑现,在**老区投资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没有实现本地民营全覆盖。少数管理部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依然存在。2、民营企业负担重,税费项目多。统计资料显示,2006和2007年全市民营企业税收增幅均高于其产值增幅和销售收入增幅。一些县市已多年不收的“五项基金”及针对个体工商户的工商管理费,我市照收不误,不仅增加了创业成本,也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3、缺乏必要的扶持引导。民营企业获取政策法规信息的渠道不畅,特别是专业性较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重要作用的宏观经济信息、政府政策信息还无法及时获取,民营企业成为政府发布信息的“盲区”。同时政府对民营企业存在重大轻小现象,在扶持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对个体、微小和初创企业没有放开、放活。
(二)融资难的矛盾突出。
一、**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总量和规模提速。在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的理念指导下,**民营经济始终保持强劲发展态势。至2007年末,全市私营企业累计有3073家,同比增长21.8%;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5212户,民营个体注册资本累计达65.14亿元,同比增长40.4%,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吸纳了75%的劳动力就业。民营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的良好态势,在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加快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二)投入和产出同步提升。工业投资稳中攀升,2007年全年完成社会投资80.55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规模工业投入44亿元,同比增长36%。工业生产增幅较高,运行质量明显提升,主要指标协调运行,重点产业支撑明显。非规模企业继续保持强势支撑,尤其是一批投入大、规模大的民营企业,产能开始加速释放。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同种指标的52.1%、50.2%、47.7%,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经济增长方式和软环境建设实现有机结合。通过优化软环境建设,“政府创造环境,人民积累财富”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创业的政策进一步放宽,全市形成了干部谋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一批产业型和现代科技型的民营企业。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表现为从规模扩张为主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从发展制造业为主向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转变,从主要依靠粗放型增长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企业个体转变为更加注重协作配合,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更加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从主要依靠政策优惠向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发展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很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涌现出来并获得迅速发展。截止2007年,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民营科技型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70个,镇江市高新技术企业35家,高新技术产品80个。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5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市工业销售和利税的16%和25%,有2项科技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立项,4项列入省科技攻关计划。
二、制约**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瓶颈”
(一)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具体表现在:1、政府服务不到位。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诚信认真,有求必应”的招商服务理念,对创业文化打造的不浓,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因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而落实不到位,以致全民创业氛围不浓,创业热情不高,创富激情消弭。一些实质性优惠措施不能落实到位,部分奖励政策不能及时兑现,在**老区投资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没有实现本地民营全覆盖。少数管理部门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依然存在。2、民营企业负担重,税费项目多。统计资料显示,2006和2007年全市民营企业税收增幅均高于其产值增幅和销售收入增幅。一些县市已多年不收的“五项基金”及针对个体工商户的工商管理费,我市照收不误,不仅增加了创业成本,也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3、缺乏必要的扶持引导。民营企业获取政策法规信息的渠道不畅,特别是专业性较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重要作用的宏观经济信息、政府政策信息还无法及时获取,民营企业成为政府发布信息的“盲区”。同时政府对民营企业存在重大轻小现象,在扶持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对个体、微小和初创企业没有放开、放活。
(二)融资难的矛盾突出。
民营经济论文: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对策探讨
点击下载
本文2009-10-25 14:08:43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3931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