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银行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9-07-05浏览:2231下载191次收藏

    转眼十几年的光景过去了。从大学毕业分配进银行,一路奔波着,忙碌着,记忆中的一些琐碎往事似乎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有些模糊了。但是当年工作的点点滴滴,那些与**银行一路走过的岁月却日久铭新,令我终生难忘。

    参加工作的第一站--**银行**分理处与今天的**银行网点有着天壤之别的厚实和朴素,是我最早接受金融启蒙的开始。80年代末,当时的银行网点,门牌上大都挂着“某某分理处”或“某某储蓄所”字样,外表朴素,很少有豪华张扬的。除了“大银行”以及临街繁华地段的几家银行显得比较气派外,其他的就跟小百货商店那么大。小而窄的门面,高而旧的桌椅,昏暗陈旧的吊灯,水泥砌平的地面,再加上被银行师傅磨得发旧的大算盘、笨重的大钢箱,基本构成了营业网点的所有家当。像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当年的我就坐在三张桌子拼起的“丁”字柜台前,每天收收付付,写写算算,重复着简单划一的数字劳动。每逢夏季,没有空调的营业室炎热难耐,打开电风扇也只往地面上吹,生怕桌面上的账页被风吹散;到了冬天,尽管屋里有暖气,但外面的寒气却因门的不断开启而直逼柜台,我们只好搓着手,跺着脚,一边招呼进进出出的客户,一边写写算算。就这样寒来暑往,当年的银行当年的我们,用百分之百的手工操作服务着老百姓,温暖着储户的心。

    那个年代,人们进出银行,也没有太多的选择。看来看去,只有传统的几项业务: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活两便、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银行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