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把市直各部门的财务负责同志请来,主要是通报情况,沟通信息,总结过去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和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情况,部署2008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下面,我就即将开始的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编制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简要回顾
自2002年推进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财政部门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紧紧围绕部门预算改革这个中心,一方面,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各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提高预算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市直74个部门301个预算单位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预算总收入17.54亿元,部门预算总支出17.12亿元。在征求人大、审计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了《市直部门预算编制办法》,使部门预算的编制更加合理,并增强了可操作性。首次使用软件完成部门预算编制工作,通过对财务人员的操作培训,确保了部门预算编制的规范和数据的准确。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也比较好。1至8月,地方财政总收入53.2亿元,完成预算的76%,同比增长31%;全市全地域财政收入完成113.4亿元,同比增长18%;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29.1%,完成预算的75.3%,超时间进度8.7个百分点;市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亿元,完成预算的78.5%,同比增长29.4%,超时间进度11.9个百分点。1至8月,全市一般预算支出33.3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预算的59.42%。部门预算改革的有效推进,初步实现了国家宏观政策与部门履行职能相结合的预算分配机制,建立了较为规范和公开的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预算执行的到位率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一是部门预算编制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各部门预算管理理念增强,预算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切实提高。二是实现了预算编制的统一性,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都按照规定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保证了部门预算的统一性、完整性,达到了一个部门一本预算、自下而上逐级编制预算的改革目标。三是建立了较为规范和公开的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预算执行的到位率不断提高。四是细化预算编制,收入细化到不同资金渠道,支出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批复时既批复资金又批复项目。五是初步实现了与部门履行职责职能相结合的预算分配机制。六是体现了预算的严肃性,预算一旦确定,不再随意追加,机动财力逐年减少,领导和专家的意见集中到预算审核环节,减少了过去批条子的随意性。七是加大了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财政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八是推进了财政自身改革,财政职能由重分配向重管理转变。
总体上看,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规范了财政管理,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部门预算编制的一些程序上,在预算管理的一些环节里,在预算执行的一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都要引起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直部门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项目库和项目评审制度,项目支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每一个项目需花多少钱,该不该花钱,部门比较主动,财政相对被动,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执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有的将属于基本支出开支范畴的事项作为行政事业类项目申报,如会议费等;有的为套取财政资金,虚列项目申报;有些部门项目设置重复,分散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有些单位项目支出的范围不清,增加了对这些项目监督管理的难度;有些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中,要求财政部门调整追加项目预算,有的甚至随意变更和调整批复的项目。
二是预算编报技术操作上有待进一步改进。部门预算编制及一些专项管理工作,都需要通过编报相关报表来反映。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准确、及时地编报各类报表,既是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落实相关改革措施的必要条件。从这几年市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来看,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收入填报不完整,有些部门和单位没有严格执行部门预算的有关规定,对以前年度的各项结余、其他收入等没有全额纳入部门预算。二是报送时间不及时,直接影响了财政部门汇总和相关工作的按时有序完成。三是项目未细化,由部门代编下级单位预算。有些部门在编制“二 上”预算时,没有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对项目支出预算进行细化,而是由部门代编下级单位预算,预算执行中再进行“二次分配”。四是预算编制过程中调整过于频繁。由于部门预算编报时可能存在的漏报、填写信息不全等情况适当地调整是可以理解的。但有的部门在批复预算时还要求调整,既影响上报市人大预算数字的准确性,也影响了预算批复的进度和质量。
三是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管理结合不紧。 由于资产 “家底”不清,财政部门掌握不了部门资产的准确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 难以做到结合资产占用状况来安排各部门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普遍缺乏资产配置标准,客观上造成分配不公,资产占用较多的部门,不仅不会因此而少安排预算, 反而可以多申请运行维护费,甚至可以将一部分资产出租,为本部门谋取利益,造成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管理脱节。节约使用资产的观念强化不够,部分对已占用的资产没有成本和费用的概念,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是审计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不容忽视。市审计局对7个市直部门2006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时,提出了市直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4个部门采取长期挂帐、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等手段将收入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涉及资金1044万元;7个部门基本公用经费超支现象突出,2006年基本公用经费超支492万元,有的是挤占挪用项目经费,有的是用未纳入部门预算的收入弥补;4个部门虚列支出208万元转暂存;3个部门超标准超范围列支、无预算列支费用209万元;有2个部门违规收费和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220万元;有1个部门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处置没有办理审批手续;有2 个单位部分收支未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财政部门在财政监督检查中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从预算执行部门来看,一是预算编制不完整,部分收支游离在财政监督之外。二是预算约束观念不强,预算执行打折扣,造成无预算列支、费用超支等问题。三是有些部门和单位执行财经纪律不严,存在违规收费、占用其他单位资金等问题。四是部分财务人员素质和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上述问题也反映出在财政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部分单位在编报收入预算时打埋伏、执行时超预算。
不难看出,我们的部门预算工作,离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还有距离,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不足,离上级财政部门的希望还需下功夫。部门预算改革尽管推进了几年,但后面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需要我们齐心合力,继续把改革引向深入。
二、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是上级对我们的明确要求
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财政工作的生命。对此,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和指示我们,要优化支出结构,严格预算约束,严格财政管理,深入推进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基础的各项财政改革。
第一,中央财政部门对预算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完善和
在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08-01-16 00:00:00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9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