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县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结拼博,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一产增加值17.1亿元,同比增长0.4%;二产增加值7.92亿元,增长26.8%;三产增加值14.96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实现1.27亿元,剔除政策因素影响,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1亿元,增长4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95亿元,增长13%。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以农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19亿元,同比增长2.3%。蔬菜面积50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达20万亩,蔬菜总产量68万吨;食用菌种植超过4100亩,呈现“东柳西菜、南林北蒿、中部食用菌”的格局。优质高产小麦达40万亩,优质水稻23万亩,粮油总产量达70.5万吨,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牧养殖业“1135”工程全面完成,肉蛋总产量10.3万吨,规模养殖比重达27.6%。完成成片造林5万亩,林业产值突破2.16亿元,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全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5万人,年创收15亿元以上。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以技改为动力,工业完成技改投入5242万元。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了县麻纺厂、生达饲料厂等企业,形成板材、化工、麻纺[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站-帮您找文章,12小时内解决您的文章需求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建材等工业支柱。化工总厂、大亚集团、绿原化工等一批骨干企业运行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01亿元,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124.22%,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以专业市场建设为载体,全面启动“万村千乡”工程。农贸大市场、净菜市场相继建成,建材大市场功能逐步完善,城乡市场购销两旺。金融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县存款余额42.89亿元,贷款余额20.39亿元,保费收入突破2.6亿元。全年城乡居民住房施工面积50万平方米。交通运输、邮政通信、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引资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实施省“861”、市“6611”重点项目25个,建成一批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重大项目。临淮岗洪水控制及淹没区影响工程、上堵口泵站技改、蒙洼圈堤加固、方集洪河大桥、六王路改造、城市防洪保安等建设项目,都已完成或接近完成。城市电网改造、村村通、旧村庄改造等工程全面实施,新修改建县乡公路109.1公里、桥涵42座,阜曹路、阜陶路全面启动。阜六、合淮阜高速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县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被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通过平台打造,引来了世界500强印尼金光集团等24个投资超千万元外资项目的开工建设。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引进项目185个,新增中外合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270万美元,实际到位98.5万美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9.2亿元,实际到位4.2亿元,占任务的157%,同比增长82%。出口创汇稳步增长,完成出口供货值2.8亿元人民币,黄岗柳编直接出口创汇480多万美元。
(三)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规划水平不断提高。树立规划立城理念,委托浙江大学对县城和城镇进行科学规划,县城规划面积由原来的12.7平方公里扩大到52平方公里。严格规划执法,初步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规划调控机制。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按照“盘活存量,改造旧城,拉开框架,建设新区”的思路,完成县城新区11条道路的定位和放线,拉开了城市框架。完成淮河东路、环北东路等城市道路改造34公里,铺设混凝土路面42万平方米,完善人行副路及下水道等配套设施。完成水厂综合化验大楼工程。行政办公大楼基本完成,二环路、双龙生态园等工程全面启动。完成界南河北岸及淮河东路的拆迁,银达小区、颖南明珠、北苑小区建设速度快、质量好。中岗、苗集、柳沟、会龙等小集镇建设力度大,成效明显。
——扎实抓好城镇绿化工作。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洁净”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完善县城主要道路、河道两侧及东苑文化广场绿化,全面启动环城河及城市沟塘治理绿化工程,栽植行道树近万棵、各类苗木40万余株,新建和充实绿地6.5公顷。高度重视集镇、学校、企业、医院的绿化工作,生态阜南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县城管理力度加大。积极探索县城文明创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马路市场、乱倒垃圾、噪声污染等问题的集中整治,“三乱”现象明显减少。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加大对乱搭乱建、乱占耕地的查处力度,拆除违法违章建筑6万多平方米。全力规范县城客运秩序,严厉打击“白皮车”和超载车。城区市容市貌焕然一新,交通状况井然有序,城区文明创建走上经常化、规范化。连续三年被省、市评为文明创建先进县。
(四)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成除化工总厂以外的国有集体企业和农业六场的改制任务;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局,提高监督效能;改革投融资体制,成立土地储备发展中心和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积极争取世行贷款,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科教文卫事业全面进步。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全民科技意识。人口与计生工作以落实“四术”为突破口,逐步完善长效机制,荣获“全省计生先进单位”和“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积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步发展,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达标评估验收。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效显著,县中医院通过“二甲医院”验收。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十运会上,一举夺得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快速发展。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核心,广泛开展城乡文明创建活动,群众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充分履行职能,密切与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的联系。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和意见建议。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纲要,加强法制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四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继续实行政务、村务、厂务等公开制度,“阳光工程”进一步深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荣获省、市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
(五)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和扩大社会、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的覆盖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特困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启动农村特困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尤其是积极开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参保人数达11800人,为3812名离退休职工发放保险金2458万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帮助3807人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扶贫帮困机制不断健全。募集扶贫送温暖基金75万元,慰问特困群众5500多户;开展扶贫助学和育才关怀行动,受益学生1500多人。切实抓好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12%;建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和扶持奖励制度,帮助计生特困家庭走出困境。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5年,年末居民储蓄余额37.04亿元,比年初增加6.1亿元。城乡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5万元,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1662元,增长6.1%。农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为24.75平方米,增加1.9平方米,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比上年降低4个百分点。
此外,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宗教、外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土、气象、地震等工作迈出新步伐。
刚刚过去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这五年,是我县经济增长逐年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均增长8.6%;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9.5%。这五年,是结构调整成效突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五年,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2%、18.4%、12.2%,三次产业比为42.8:19.8:37.4,非公有制比重和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这五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五年,治淮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一批事关阜南发展的工程和项目相继建成,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6.66亿元。这五年,是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五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教育体制、财政体制和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卫生、金融等各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累计利用外资595万美元、内资8.7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89%。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投入明显加大,社会保障
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文2006-11-29 17:23:00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7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