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落实的哲学思考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6-07-23浏览:2614下载212次收藏

    坚持用唯物论认识问题、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用矛盾论理解问题、用实践论解决问题,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认识与方法、手段与目的、重点与一段等辩证关系,对于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好工作落实,加快服务型质监部门建设,促进服务地方经济和质监事业自身发展很有必要。
    [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有经验不等于理论功底厚实,注意克服经验主义。目前,一些人视 “理论学习见效慢,作用不大”,抓理论学习不静心、不用心、不虚心的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从新视角,用新观念、以新对策去观察思考和解决,开展工作凭“老底子”,解决问题靠“老经验”,其结果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也是造成一些工作难开展、难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作用于内因。一些工作开展中遇到阻力,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不从内因上找原因,经常是怨天尤人。一旦跳出经验主义的传统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便会有新的方法,也能收到新的效果。如,面对不宽松的质监工作外部环境,固然需要费资、费神、费时的“协调”,但不是长久之计,不是治本之策。如果在深化“三种意识”、搞好“两大服务”指导思想理解的基础上,一靠严格自律,加强队伍监督管理,理顺内部执法监督机制,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法行政,杜绝乱作为,依法树威;二靠按章办事,按规定办事,尽职尽责,履行职能,杜绝不作为,有位争有位;三靠服从服务大局,围绕当地经济发展中热点、难点等问题,主动服务中求贡献,开展工作的 “外耗”会大大减少,质监工作的外部环境压力可以有效缓解。淮阳县局实行质量监督综合管理的做法,深受当地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就是很好的例证。

 “才须学也,学须静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抓落实的能力,亟待排除杂念和干扰,端正抓学习的心态。要把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上升到为自己修身启智明理、为别人“传道授业解惑”、为党的事业负责、为单位建设负责的“讲政治”高度来认识。要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须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把握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运用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内容上,要抓好“三学”:一是系统学。注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质量  标准化  计量基础理论》等科学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夯实政策理论、业务理论功底,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选择学。注意学习《领导科学、《管理科学》、《质量技术监督与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书刊,拓宽知识结构,吸纳有益营养;三是广泛学。坚持多渠道、多层次,“既蓄远水,又解近渴。”增加知识储备,增强思考问题的前瞻性。方法上,坚持学习、工作和研究问题相结合,做到经历一次、实践一段、总结一番、提高一步。要带着问题学、盯着问题学、为解决问题学,不断地“充电”、“造血”、“吸氧”,真正解决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从而避免认识上的局限性和抓落实的习惯性,尽可能少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理论功底厚实不等于指导实践管用,注意克服教条主义。教条主义表现在工作中往往是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实践和认识脱离,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空对空”;以会议贯彻会议的“上下一般粗” ,甚至以中听、中看不中用的“花花点子”当措施,结果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保证对上级指示要求学深悟透的前提,也是有可能改进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理论能否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关键在于二者的结合“度”。如果抓落实者在抓落实的认识过程中,不能做到对上级指示要求“精准”把握、抓不住“纲”;在抓落实的决策过程中,不能科学筹划组织,不能把上级指示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加以具体化,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在抓落实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形成“调查-决策-部署-督查-落实”的“闭合回路”,抓落实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实施“五大工程”这是省局党组的总体要求。结合到本单位本部门采取什么措施途径加以实施,要善于围绕地域经济发展实际,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化,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具体措施。工业大市应着重在质量振兴工程上下功夫,农业大区则着重在农业标准化工程上多出亮点。舍本遂末的削足适履则表现为教条主义。

要使厚实的理论功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做到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必须在领会精神求“透”、了解下情求“深”、上下结合求“准”、办法措施求“实”上下功夫。不唯上、不唯书,不照抄、不照搬,弄清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与上级普遍要求之间的实际差距;明确上级指示精神在本单位、本部门如何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既符合上级指示精神,又切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工作思路。对落实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上级指示要求的统揽下,以“有所作为”的进取心,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中“创新”,肯抓落实、敢抓落实;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实现认识的飞跃、理论的升华,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就会现实理论成果向工作成果的转化。

强调形式不等于忽视与内容的统一,注意克服形式主义。内容和形式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一面。认识这一点意义在于:一是无论认识质监事业发展规律、把握质监工作内在规律,还是抓落实,都要把内容和形式很好地统一起来;二是内容决定形式,这为我们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选择具体的形式载体,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结合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内容和形式的对立,二者存在排斥与脱离的关系,这也使形式主义的存在有了理论上的可能。

造成形式主义的几种情况:一是过时的形式导致形式主义。不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与内容相适合的形式,就会使形式脱离内容,从而造成形式主义。二是片面追求新形式导致形式主义。干工作抓落实需要根据内容的发展改变旧形式,探索和创新新形式。如果不愿意下扎扎实实的功夫,不愿意深入细致地研究内容的变化,去寻找适合变化了的内容的新形式,只是在形式上搞花样创新,必然脱离内容,形成形式主义。三是生搬硬套导致形式主义。学习借鉴别人的有效形式是必要的。不加分析,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就可能徒有形式而收不到好的效果。另外,搞过头的形式导致形式主义、形式的随意性导致形式主义、缺乏抓落实的环节导致形式主义。造成形式主义的主观原因,一是抓落实的思想意识“歪”。 有的人私心杂念和功利思想作崇,想出政绩,专投上级领导所好,采取上级领导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领导要求什么,就抓什么;领导检查什么,就落实什么,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二是抓落实的思想作风“浮”。 有的人抓落实,思想上惧怕艰苦,作风上不深、不细。浮在上面听汇报,眼睛很少向下。即使“沉”一下,也是“雾里看花”、“晴蜓点水”,转一圈就算“深入”了,发现不了实情,解决不了问题。三是抓落实的指导思想“偏”。 有的人抓落实,不注重从奠基固本管长远的工作做起,搞一些“周期短、见效快”的“应景工程”和“面子项目”。只抓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工作,靠轰轰烈烈的“大场面”哗众取宠。如,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就是一对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服务是形式,监管是内容;服务是手段,监管是目的。目前情况下,“服务中监督”则是二者最好统一。

克服形式主义应把握好检验抓落实标准的定位。要始终把终端效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检验抓落实方式上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重在内容;“虚”与“实”的统一,重在“实”;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重在效果。既要看目标任务等硬性指标完成的如何,又要看单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改进领导作风高标准抓落实的哲学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