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论文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6-05-06浏览:2346下载220次收藏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断出现,居高不下,而且有逐渐上升趋势。以本院为例,2003年至2005年,共起诉犯罪未成年人80人,占三年来全部被提起公诉人员的8.91%,其中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有42人。去年一年,起诉犯罪未成年人41人,占全部被提起公诉人员比例上升至11.92%,其中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达21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表现出成人化、突发性、低龄化和手段更趋残忍的特点,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反省。未成年人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应上学求知的年龄,却在看守所、监狱度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应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是什么原因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断发生?

    一、原因分析:

    (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错位是导致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主要原因
  
    人生观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看法,只有形成了高尚的人生观,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有些未成年人以“享乐主义”作为自己生活的宗旨,把吃喝玩乐、寻求剌激当成人生的最终目的。由于错误的人生观形成了离轨的行为模式,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作用下,便会实施故意伤害、抢劫等暴力型犯罪。价值观是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对生活意义的评价,有些人以自我为标准,凡是能满足"我"的需要的,都是有价值的,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惜铤而走险,违反法律,侵害他人利益。道德是一种社会行为的准则,不同的道德观,导致不同的行为表现方式。实践中很多未成年人就是在错误的道德观的支配下,美丑不分,荣辱颠倒,为了一时的快乐和自身的利益而实施了恶性犯罪。

    (二)、社会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波中,遭受了网络暴力动画、武打影视片、武侠小说等多重冲击,各种被大众传播媒介渲染的暴力手法对他们行为模式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他们对非正式传播媒介的权威性深信不疑,也没有能力用正常的社会标准去判明是非,而是单纯地模仿或认同;另一方面,许多暴力浓烈的宣传品或文艺作品向未成年人展示“正义”或“侠气”的行为,为犯罪的暴力行为涂上了一层保护色,未成年人在将主要人物视为偶像或学习榜样的同时,实际也就接受了不良的社会暗示。在许多国外的动作片中,被推崇的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具有了惟一性,就是杀人,使人感到只有杀人才能战胜一切,只有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论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