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伤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人员伤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适用范围适用于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触电、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坍塌、淹溺及其他事故。
2 机构及职责 2.1日常应急组织体系公司事故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中心、公司应急救援专业组〔职能部门〕组成。
为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公司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担任组长。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即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副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见下图。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部
总 指 挥:总经理
总副指挥: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成 员:公司专家、安全总监、副总经济师、副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计划部主任。
〔2〕应急指挥部职责
①贯彻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重大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上级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关于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的重大部署。
②监督应急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协调各部门职责的划分,并监督各部门、专业应急预案的编写、学习、演练和修订完善。
③负责总体指挥协调各类不安全和不稳定突发事件的处理,负责出现危急事件时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应急预案的终结。
④部署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处理及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⑤及时向政府部门及上级公司管理部门报告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⑥负责监督、指导各职能机构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相关部门或人员落实考核。
〔3〕应急办公室职责
①负责公司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起草、修订与实施,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及上级单位应急管理有关决定事项等。
②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计划,组织对应急预案学习和领会。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忧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③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根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协调各功能小组、下属单位、展开应急处理和紧急疏散、救援等工作,配合外来救援单位开展各项行动。
④配合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4〕抢险救援组
①发生事故时,迅速集合赶赴现场,利用相应的救援器材进行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
②寻找、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③建筑物牢固度外部监控及有毒有害监测、传达;
④加固设备和建筑、抢运遇险物资。
〔5〕通讯保障组
①当得到总指挥的指示,执行通报程序,向各部门有关人员通报和向地政府应急部门报告;
②组织应急现场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之间和各现场处理负责人员之间的通讯联络工作,传达总指挥命令,以及向总指挥反映情况;
③检查通讯设备,保持联络畅通;
④做好应急现场记录。
〔6〕安全保卫组
①发生事故时,应进行现场隔离,保证事故不影响周边建筑物和人员;
②保证出入口畅通,保证外部救援队伍、救援车辆通过,引导救援车辆快速进入事故发生地;
③设置事故区域警戒线,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④收到应急疏散救援指挥部疏散指令后,立即疏散作业现场、办公楼内及船舶上的工作人员。
〔7〕医疗救援组
①执行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②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
③负责接送受伤人员到医院急救。
〔8〕后勤保障组
①根据需要负责事故现场电源供给和切断;
②根据需要负责提供相关设备,做好应急救援器材的检查、维护并做工作记录;
③负责事故救援所需的物资供应工作。
〔9〕善后处理小组
①配合上级和锦州市政府、安监、工会、卫生、民政、劳动保障、保险、公安等部门的调查处理工作。
②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妥善安排家属生活;
③依政策负责事故遇难者及其家属的善后处理及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等。
〔10〕信息新闻组
①经过应急指挥部的许可,对突发事件及时、准确的进行宣传报道;
②记录应急救援工作。
3 响应启动 3.1启动程序〔1〕接警:
发生应急事件后,事件发现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突发事故报警后立即上报〔紧急情况时,事故发现人员或其他人员可以越级上报〕总指挥,并根据事件的种类、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组织上报。
〔2〕响应级别确定:
应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要进一步查明应急事件的种类、性质、威胁情况、危害程度和范围等情况:
①当需要启动总体应急预案时,各专业小组应迅速按照总指挥命令展开应急救援工作。成立现场指挥部,召开指挥部会议,进行科学决策,下达联合救援命令,指挥联合救援行动;
②当发生事故不足以启动综合应急预案时,应按照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③当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时,通知各应急机构,关闭响应。
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Ⅰ级响应:造成1人以上死亡。
Ⅱ级响应:造成人员重伤,未造成人员伤亡
〔3〕救援行动:
①应急事件发生所在地人员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将人员救治作为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和灾情蔓延,将事件的损失或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②采取救援行动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尽量将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保证现场工作人员与抢险人员的安全,经过现场指挥部对事故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由各应急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③在应急指挥和应急行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各种通信与信息工具、应急队伍资源、应急物资装备资源、交通运输,医疗等保障措施。
〔4〕扩大应急
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当事故进一步升级超出公司控制能力时,或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应急物资装备等不能满足应急行动的需要,及时周边企业发出请求扩大应急,并负责协助企业以外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实施应急行动。
3.2会议召开当预案启动后,由总指挥召集各应急负责人商议救援方案,会议地点定于安环部。
3.3信息上报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以电话、电子邮件、传真方式,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有: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厂区伤亡人数、损失初步估计及正在采取的抢险措施等。
事故抢救时间较长时,现场抢救负责人每隔半小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一次抢险进展情况,接受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
当人身伤亡事故发生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承担应急职能的专业组应在20分钟内赶赴现场,行使应急职能。
3.4资源协调在应急状态下,应急救援人员、设备和应急救援物资由应急救援总指挥统一调配,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物资分发和日常管理。
3.5信息公开事故信息的发布原则要遵循真实、公正、稳定大局的原则。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概况、事故单位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的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采取的处置措施。
3.6 后勤及财力保障后勤保障由物资保障组负责。
4 处置措施 4.1机械伤害处置措施〔1〕立即切断机械设备的电源。
〔2〕发生轻度外伤,如钝器伤、木刺伤、钉扎伤等小而深的伤口,应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然后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3〕肢体被切断的严重情况发生时,处置措施如下:
①立即止血,以防伤员出血休克。让伤者躺下,用纱布或清洁布块放在断肢伤口上,再用绷带固定位置;同时要针对伤肢情况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
a指压止血法: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住伤口靠近心脏最近部位的动脉跳动处〔止血点〕;身体上通常有效的止血点有8处,上臂动脉、大腿动脉、桡骨动脉较为常用。上臂动脉用四个手指掐住上臂的肌肉并压向臂骨;大腿动脉用手掌的根部压住大腿中央稍微偏上点的内侧;桡骨动脉用三个手指压住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方。
b采用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纱。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c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动脉出血。注意慎用此种止血方法,以免造成神经组织或肢体坏死;不得使用编织带、尼龙绳、铁丝、电线等物作为止血带;一旦使用止血带要准确计时,到时要放松,放松时采用指压法止血;并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
②如是手臂切断,用绷带把断臂挂在胸前,固定位置;若是腿被切断,则与另一条腿扎在一起。
③料理好伤者后要设法找回断肢;若离断的伤肢仍被卡在机器中,千万不能强行拉出,也不能将机器倒转,以免加重损伤,应拆解机器取出离断的伤肢。
④取下断落的肢体后应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片包扎,放入清洁的塑料袋或橡皮袋中,扎紧袋口。如一时未准备好消毒纱布和袋子,可暂时将伤肢置于4摄氏度的冰箱内。伤肢必须和伤者一并运送往医院,运送时应将装有断肢的袋子放在合适的容器中,周围用冰块〔冰棍〕冷冻。
⑤离断后的伤肢,如有少许皮肤或其他肌腱相连,不能将其离断,应放在夹板或阔竹片上包扎。
⑥严禁将离断伤肢的断端涂抹各种药品和药水,更不能涂抹牙膏、草木灰等消炎用品;也不应将断落的肢体在酒精、福尔马林中浸泡。装有断肢的袋子不能破裂,以防与冰块直接接触造成冻伤。
〔4〕发生头皮撕裂伤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预防感染,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5〕受伤人员出现骨折时,应用夹板进行简单固定。
〔6〕随时观察伤员情况,有呼吸停止症状要做人工呼吸;有脉搏停止症状要做胸外心脏按压。
①人工呼吸方法:首先应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并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伤员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加重气道的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心脏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在伤员鼻翼下端捏闭鼻孔,抢救者首先缓慢地向伤者吹气两口,以扩展其萎缩的肺脏;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用力向病人口内吹气,直至病人胸部上抬;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做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病人从鼻孔呼气,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人工呼吸每分钟吹气应在14-16次,伤者口中异物无法清理时可用手避免伤者嘴张开,用口密封住伤者鼻部,做口对鼻人工呼吸。
②心脏复苏方法〔有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者除外〕:心跳停止者,应实行心前区叩击,立即使伤员仰卧于坚硬的木板或水泥地面上,不应在柔软或弹性的地面、床上进行,首先去除其过厚的衣物,抢救者跪〔或站〕在伤员左侧,右手握拳,拳心向下,快速从20一30厘米的高度猛击伤员心前区胸骨体下1/3处,连续叩击2—3次,若伤员颈动脉出现搏动,说明心脏复苏有效,若无效,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时使病人仰卧于硬木板上,救助者跪在伤员身旁,用一手掌根部放在伤员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操作者的体重、肘及臂力,快速、有节奏地垂直向下按压伤员胸骨,施压的力量应足以使胸骨至少下沉5厘米,然后迅速解除重压,使其胸骨靠弹性自行复位,如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按压至少100次。心脏按压时不能用力过猛,以防造成肋骨损伤,对心跳、呼吸停止者应坚持抢救,不能轻易放弃。
③心跳停止,往往伴随呼吸停止,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步进行时,按压次数与吹气次数的比例为30:2,即30次按压后吹气2次,交替进行。按压吹气1分钟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秒——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7〕如救护车未及时到达,应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移动伤员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8〕医护人员接手时,要向医护人员说明伤员伤情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以便医护人员做进一步处理。
4.2物体打击处置措施〔1〕首先观察伤员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尽量在现场进行紧急医疗救治,不移动伤者;如现场不适合安全施救的要求,要多叫人员帮忙,小心搬动,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怀疑脊柱受伤的伤员搬运更要谨慎小心,切忌使用软担架,严禁一人抬肩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此种方法最易造成脊髓损伤,以致终身截瘫;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平板上,用布带将伤员固定、头部两侧加沙袋或其他填充物固定后再搬送。
〔2〕如伤员处于休克状态,应立即将伤员的头偏向一边,防止舌根后倒,影响呼吸;立即将伤员口中可能脱落的牙齿和积血清除,以免吸入气管,造成窒息;让伤者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3〕对神志不清的伤员,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用耳贴近用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对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脉搏停止者要做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方法见机械伤害处置措施〕
〔4〕如伤员头部受到物体打击,且有昏迷、呕吐、耳鼻出血等症状,则伤者很有可能颅脑损伤。颅脑损伤的伤者现场救护应注意:
①伤员平卧,头部稍微抬高〔15-20度〕,以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
②立即先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或血块,拉出舌头,使其头侧向一侧,防止舌后坠,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防止因呼吸不畅加重脑组织缺氧。
③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伤员,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覆盖伤口,用绷带包扎。
④颅脑损伤伴随体温升高的伤员,实施冰敷的物理降温措施。
⑤对于头部受物体打击,且检查中未发现头部出血或无颅骨骨折的伤员,如果当时发生过短暂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复意识,清醒后自觉无精神或有神经方面症状的伤员,切勿掉以轻心,必须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应留院观察。
〔5〕出血伤员要同时采取止血措施。应注意耳朵、鼻孔出血,不能用手帕、棉布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力增高和细菌感染。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外伤止血处理措施如下:
①一般伤口用净水或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
②止血方法见机械伤害处置措施。
〔6〕如救护车未及时到达,应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移动伤员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7〕医护人员接手时,要向医护人员说明伤员伤情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以便医护人员做进一步处理。
4.3触电处置措施〔1〕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后,要立即对触电电源断电,解除触电状态。
〔2〕发现有人触电,首先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脱离电源的基本方法如下:
①高压触电脱离方法: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断开使触电者带电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使用绝缘棒〕等方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现场救护人员不得直接用手触及伤员。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保证自己免受电击。
②低压触电脱离方法:低压设备触电,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子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也可用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为使触电者脱离导电体,最好用一只手进行。
③高处触电脱离方法:高处作业发生触电,应迅速切断线路电源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对低压带电线路,救护人员应立即攀登至能确保自己安全的位置,系好自己的安全带后,用带绝缘柄钢丝钳、干燥的绝缘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在完成上述措施后,应立即用绳索迅速将伤员送至地面,或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送至地面或平台上。
④落地带电导线触电脱离方法: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的带电高压导线,在未明确线路是无电前,救护人员不可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戴好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救护人员,用绝缘棒拨离带电导线。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认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此外救护人员应疏散现场人员在以导线落地点为圆心,8米为半径的范围以外,以防跨步电压伤人。
⑤夜晚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以利救护。
〔3〕触电伤员脱离电源后应迅速对其伤情进行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①判断触电伤员神志是否清醒
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仰面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动。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畅通;立即判断伤员、呼吸心跳情况,如有呼吸和心跳,则可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禁止大力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②判断触电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具体方法见物体打击处置措施〕
对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脉搏停止者要做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方法见机械伤害处置措施〕
③触电后又摔伤的伤员,应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状态,不得弯曲;如确需搬运要格外小心,严禁一人抬肩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硬板上,用布带将伤员固定、头部两侧加沙袋或其他填充物固定后再搬送,以防脊柱受到二次伤害。
〔4〕如救护车未及时到达,应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移动伤员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
〔5〕医护人员接手时,要向医护人员说明伤员伤情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以便医护人员做进一步处理。
4.4高处坠落处置措施〔1〕抢救人员实施伤员急救时,应根据坠落部位、线路和伤员坠落着地的身体部位等情况,考虑可能出现的伤情,进行快速抢救,避免抢救过程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如伤员是头部先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则有可能有脑颅损伤;如伤员是腰背部先着地就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处理时应格外注意,以免造成伤情加重和瘫痪;如伤员是腰部以下或下肢先着地,则有可能出现下肢骨折,要采取固定措施;此外,高处坠落极易导致实质脏器的破裂引发胸腹腔的内出血,所以在救护病人的时候不能忽视那些没有明显外出血沉默不语的病人,注意观察心跳呼吸及神志有无改变,发现不妙应及时处置。
〔2〕抢救人员应首先观察伤员神志是否清醒,并察看伤员着地部位及伤势,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小心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3〕尽量在现场进行紧急医疗救治,不移动伤者;如现场不符合安全施救的要求,要多叫人员帮忙,小心搬动,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怀疑脊柱受伤的伤员搬运更要谨慎小心,切忌使用软担架,严禁一人抬肩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此种方法最易造成脊髓损伤,以致终身截瘫;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平板上,用布带将伤员固定、头部两侧加沙袋或其他填充物固定后再搬送。
〔4〕如伤员处于休克状态,应立即将伤员的头偏向一边,防止舌根后倒,影响呼吸;立即将伤员口中可能脱落的牙齿和积血清除,以免吸入气管,造成窒息;让伤者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5〕对神志不清的伤员,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具体方法见物体打击处置措施〕
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脉搏停止者要做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方法见机械伤害处置措施〕
〔6〕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伤员耳朵、鼻孔出血,不能用手帕、棉布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力增高和细菌感染。正确的现场外伤止血处理措施见物体打击处置措施。
〔7〕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紧急救治后,如伤员骨折,现场应采取固定措施。下肢骨折要将两下肢固定在一起,并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上肢如骨折,应将上肢绷到胸前,并固定在躯干上。固定方法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
〔8〕如高处坠落时造成伤员有腹部有开放性的伤口,应用清洁的布或毛巾等覆盖伤口,不可将脱出物还原,以免感染。
〔9〕如救护车未及时到达,应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移动伤员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10〕医护人员接手时,要向医护人员说明伤员伤情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以便医护人员做进一步处理。
4.5中毒窒息处置措施〔1〕中毒处置措施
①迅速将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扣和腰带,摘下假牙和清除口腔异物,维护呼吸道畅通,注意保暖。
②在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拉硬拽,防止造成骨折。
③污染的衣物要立即脱掉,皮肤污染时要及早用清水冲洗,应注意头发、手足、趾甲及皮肤褶皱处要彻底冲洗干净。
④在急救药箱中取出适当的急救药品就地进行抢救。
⑤化学物质进入眼内,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大量的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冲洗时要转动眼球。洗后将患者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窒息处置措施
采用心脏复苏术和呼吸复苏术,具体见物体打击伤害处置措施。
4.6淹溺处置措施〔1〕迅速将溺水者脱离溺水现场。
〔2〕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统筹。
〔3〕令溺水者头低位拍打背部,使进入呼吸道和肺中的水流出〔注意时间不要长〕。
〔4〕如有呼吸抑制,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5〕如有心跳停止,迅速进行人工呼吸。〔采用心脏复苏术和呼吸复苏术,具体见物体打击伤害处置措施。〕
〔6〕换上干的衣服 ,注意保暖。
〔7〕尽快转送医院。
5应急保障 5.1通信与信息保障公司内应急办公室固定值班电话、部门的办公电话、总指挥(总经理)及各应急组织小组成员的办公、移动电话、公司内设置的对讲机等通讯设备为事故应急提供通信保障。
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应急管理局、消防队、医院等外部单位联络方式实时更新,确保联络信息可靠有效,具体联络方式见附件。
公司应急办公室必须保证应急救援所需的通信设备、工具良好可用,并24小时畅通。事故救援现场的通信与信息保障由物资保障组负责。
5.2应急队伍保障公司应急领导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予以确定,并由总经理批准,由应急办公室负责落实具体人员,保障应急队伍有人可用(应急人员联络方式见附件)。
5.3物资装备保障日常应急救援物资、器材等由应急办公室负责管理,应急物资、器材等清单应急物质装备的清单。事故救援现场的应急物资、器材等由物资保障组负责。
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计划由应急办公室制定,购买由采购部负责,保管由应急办公室负责,维护保养由物资所属部门负责,定期检验由应急办公室负责。
5.4其他保障应急经费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的经费)由专项经费列入安全生产费用,应急经费预算由应急办公室编制,由厂务经理审核,经应急总指挥(总经理)批准,财务人员按月提发应急经费,设立专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其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公司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实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应急经费日常使用及监督情况由应急办公室负责。
技术保障:由公司应急领导组织机构和外聘应急专家予以保障。
应急运输保障:由办公室指派公司车辆予以保障。
医疗保障:轻微伤害由物资保障组使用应急药品予以保障;伤情较重时由厂区提供车辆送至医院,该医院距本单位距离约1.4km,车程约3min。
后勤保障:事故救援现场的应急物资、器材等由物资保障组负责。
人员伤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本文2023-04-06 21:11:28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34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