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现行电信诈骗案件规律特点、打防难点及对策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22-04-27浏览:2591下载217次收藏

浅析现行电信诈骗案件规律特点、打防难点及对策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新业态的升级转型,特别是电子支付、电话(网络)银行等资金往来方式的普及,电信诈骗案件逐年增多,据公安部数据:仅2019年全国就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20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万人,同比分别上升52.7%、123.3%,全年通过“96110”反诈专线,共向各地推送预警线索170万条,劝阻受害人101.6万人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6.1亿元,紧急止付冻结涉案银行账户55.5万个,拦截涉案资金373.8亿元。电信诈骗案件不仅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部分受害人带来危及身心健康的“二次伤害”,极易引发社会关注事件。目前电信诈骗犯罪形势仍然严峻,因此分析总结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规律,科学预测电信诈骗犯罪的发展趋势,系统构建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控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对电信诈骗特点、现行打防体系、今后工作建议进行一粗浅分析。

 

  一、电信诈骗的相关规律

 

  20世纪80、90年代电信诈骗类犯罪在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及国外一度猖獗,随着台湾警方较长时间的系列打击之后,其发案一度陷入低谷。但2000年左右,电信诈骗案件在我国福建、广东等地出现,随后向全国各地蔓延,其发展路径简单的可以归结为台湾人-沿海地区-全国扩散-外籍势力渗入,目前电信诈骗类案件有以下特点:

 

  (一)现行电诈案件显著特点

 

  1.手段多样化。据公安部的相关通报显示,截止2018年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超过60种,按诈骗工具分类有手机、电话、聊天软件、网络电话、电商平台等。按诈骗内容分类有冒充亲属以“患重病”、“出车祸”、“急借钱”为由进行诈骗;以股市、期货、彩票等投资渠道“找钱”为由进行诈骗;冒充公检法人员以受害人因涉嫌犯罪为由进行诈骗;冒充政府工作人员以退税、发放补助为名进行诈骗;以婚恋感情为套路,进行“杀猪盘”诈骗;利用受害人急需民间借贷,以小贷公司或网贷平台以收取手续费为由进行诈骗;伪造冒充银行、电商、政府部门的网址或二维码骗取个人信息进行针对性诈骗等。

 

  2.更新蔓延病毒化。据一线办案民警反映,现在电信诈骗犯罪升级进化速度不断加快,以往一种典型犯罪手法可以沿用3年左右,而目前一般2、3个月就会出现犯罪手法一种升级变形。现在甚至有犯罪团伙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犯罪升级,即向广告公司、策划公司等购买“创意服务”,要求服务内容紧贴最新的国家政策、社会热点。例如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涉疫的电信诈骗案件就从最初的口罩购买,发展到口罩机、熔喷布购买,而后又发展到政府对口补贴、消费券发放、协助贷款等等。除此之外,犯罪分子使用的作案工具和设备日新月异,从固定电话、网络电话,到伪基站、伪网站,到现在的多卡宝、智能机器人等,犯罪分子利用技术进步、信息的不对称性使犯罪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翻新。

 

  3.集团公司化与据点分散化。据近年来侦破的电信诈骗案来分析,犯罪团伙越来越呈现集团公司化发展趋势,即内部分工进一步细化,除了传统的卡商组、话务组、资金组之外,新还出现了信息组、法务组、策划组等,甚至从2018年起还出现了将话务组、策划组外包的发展趋势。为了逃避法律打击,犯罪分子还将各个组分散到多地,甚至将核心数据机房设置在国外,进一步加大了侦破难度,2019年12月,xx汇集全市警种之力历时2个多月,第一次成功开展跨境打击工作,铲除越南3个话务窝点,以及国内外省的3个关联窝点。

 

  (二)现行电诈案件存在的难点问题

 

  1.打击层面。一是案件管辖难,按现行案件管辖规定,受害人所在地、犯罪行为实施地、嫌疑人户籍地等都有管辖权限,现实工作中多是由受害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受理报案,由于受案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现行电信诈骗案件规律特点、打防难点及对策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