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泛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大事。早在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就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8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进一步指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还专门询问了厦门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推动我区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开展,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意见征求、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思考相应对策和举措,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概况
2000年4月建设部发出《关于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的通知》,选定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厦门、桂林等8个城市实施垃圾分类试点;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厦门市于2016年10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在2017年8月出台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地方性法规,为全市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法治基础。
我区垃圾分类工作早在2014年就已经先行先试。根据《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通知》,区政府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在嵩屿街道海虹社区和新阳街道兴旺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借鉴先进地区优秀做法的基础上,每年增加试点小区及所属片区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并逐步启动村改居、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推进下,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19年度,我区垃圾分类绩效考评在岛外各区位列第一,高标准完成了《xx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共建文明家园实施方案》阶段任务目标和全市下达的任务指标,建设完成9个示范小区和8个示范村。2020年,我区持续推动示范点建设,加大宣传针对性,加强分类考评和执法,不断提高分类准确率和城乡直运率。目前,我区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100%、覆盖率100%、分类直运率100%;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全面铺开,建设标准得到明显的提高,全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运行模式日趋完善。在今年厦门市垃圾分类中心的历次明察暗访和考评工作中,我区被抽查点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好,“垃圾分类、美化环境”已成为社会共识,垃圾分类更是成了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要做法及现状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区直各部门、驻区单位、街道、国有企业的工作分工,在机制上初步形成了强化领导、分工合作的工作格局。为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区加强统筹规划。2019年,制定并下发《xx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 共建文明家园实施方案》和《xx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细则》,作为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统领性文件。同时出台了《xx区示范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评价标准》、《xx区示范村生活垃圾分类评价标准》和《xx区生活垃圾分类考评方案》等配套方案,为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工作提供依据。2020年,我区制定并下发《xx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考评实施方案》,为下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
(二)宣传深入,形式多样。为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家喻户晓的自觉行动,政府第一时间制定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xx区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宣传工作内容、步骤和要求,制定了详实的任务分解表,确保责任到位。同时,因地适宜灵活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和培训教育,切实增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的针对性:在建成区,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入户宣传、现场宣传,明确“为什么要分类、怎么开展分类”,引导社区居民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在农村,通过悬挂横幅、发放资料、设置宣传墙等方式,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在公共场所,强化活动宣传、典型宣传、新媒体宣传,让垃圾分类理念在我区生根发芽。《办法》实施以来,全区共印发了各类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近75万份;设置教育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点606个,组织生活垃圾分类各类专题培训超1000余场,培训人数9.5万多人次,督导员入户宣传共70万余次;采用各种新媒体和网络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微信群众号共推送141篇推文,省、市、区三级媒体宣传报道百余次;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10万多人次参与区生活垃圾分类网络知识竞赛,举办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300余场,营造了全社会知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三)保障有力,运转有序。自2016年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以来,共投入资金18,483万元,有力保障了人员、设施方面的资金需求。目前我区共有垃圾分类管理员20名、指导员84名(其中城区44名,农村40名)、督导员560名(其中城区357名,农村203名),有效督促引导村(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提高分类质量。在城区,持续推进居民小区原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撤并提升,按照每300户一个的原则,在投放点配备安装监控系统,确保视频监控在城区覆盖率达到100%;共开设厨余垃圾直运线路14条,其他垃圾直运线路24条,配备各类作业车辆126部。在农村,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撤并改造,把原有的1413个投放点,撤并为256个,撤除旧式垃圾桶5171个,分步取消不正规的临时投放点,加强投放点的管理维护和分类督导;共开设厨余垃圾直运线路4条,其他垃圾直运线路68条,配备各类作业车辆219部。加快标准化建设,全区直运车辆均已安装gps定位系统,通过卫星系统实现实时监测。从历次考评情况来看,我区建成区投放点垃圾分类容器配置齐全,转运设备配备比较到位,人员、设施、经费等保障较为充分,保障了我区垃圾分类工作整体运转有序。
(四)示范带动,以点带面。为推动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新样板,2019年,在巩固原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我区全力推动示范点建设,确定9个示范小区和8个示范村建设目标,并先后制定《示范小区评价标准》、《示范村评价标准》,在设施设备、督导落实、运行管理、分类质量等方面,为示范点建设提供明确具体的标准,有据可依。2020年,根据《xx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 共建文明家园实施方案》,我区进一步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在2019年确保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启动8个标杆示范社区和40个精品小区示范点的建设目标,扩大了试点建设范围。同时,探索推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智能垃圾分类、房东垃圾分类管理模式等试点工作。在未来海岸社区和天竺社区,探索与陆海环保公司合作,率先进行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工作的试点,可回收物回收量逐步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他垃圾减量化。在万科城小区,探索与物业合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设置3台智能垃圾回收站、18台智能垃圾回收箱、1个建设数据展厅,初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探索由物业全面接手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率先进行垃圾分类外包服务试点,与企业合作进行生活垃圾的收运和处理。在渐美村,探索房东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制,
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文2022-04-27 15:25:00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31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