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委关于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农业和农村委关于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推进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找准农村在发展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在新形势下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市政协麻占平副主席带领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及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榆阳、神木、横山三县区政府采取实地视察、现场交流、专题协商等方式,听取了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汇报,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按照中、省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全市16298个村组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农业农村部清产核资系统数据录率入为99.03%,12县市区清产核资工作已完成市级验收。通过开展清产核资,村集体资产家底初步摸清,核实资产总额266.9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85.7亿元,非经营性资产估值181.2亿元,资源性资产方面,清查出集体土地总面积5831.2万亩,其中,农用地4807.9万亩,建设用地312.8万亩,未利用地710.5万亩。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完成成员界定的村2369个,完成股权量化的村1123个,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2224个,有产业发展的集体经济1846个,分别占总村数的72.9%、34.6%、68.5%和56.8%,界定成员211.2万人,量化成员股东117.8万个,量化集体股东24个,已颁发股权证的村851个,颁发股权证书140591个。目前已有211.2万农民成员拿到了村集体股权或成员资格证书,成员集体资产权益逐步落实。
(三)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变”改革试点逐年扩大。2017年为积极推进薄弱村提升发展,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开展“三变”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农业局制定并启动了全市“三变”改革“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以8个贫困县、902个贫困村为主,市级抓百,县级推千,到2020年,建立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目标。截止目前仅市级财政累计投入7000万元,用于推进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其中5000万元用于支持310个薄弱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两年探索实践,全市形成了模式各具特色,亮点各异,创新了农村产业活力,发展集体经济的五种模式,即以集体经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产业、加工企业、产业扶贫等,这些农村产业为全市探索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提供了样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在研究赵家峁村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股权经济合作社基础上,各示范点积极探索以股份合作或经济合作为纽带,以产业平台为抓手,以财政扶持资金为动力,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以资源、资产、资金入股经营为主体,形成了六种股权形式,即土地股、林权股、资金股、房屋股、基础设施股、成员股等。通过改革试点,全市累计310个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对接产业项目74个,14个村分红1018万元,惠及贫困户2000多户。
(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逐步落实。全市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调查实测面积1566万亩,发放承包经营权证60.9万份,完成确权面积和发证户数分别占应开展确权登记面积和发证户数的97.1%和96.8%。去年底,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1.4万个,土地流转面积399.8万亩,土地流转率为25%,较2017年提高4个百分点,土地经营权放活步伐明显加快。榆阳区在北部风沙草滩区结合产权改革推进“一户一田”和“一组一田”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改革以来累计实施“一户一田”30多万亩,草滩区耕地面积增加3.9%,基础设施和土壤肥力得到显著提高,亩节约成本400元左右,亩产值增加15.2%,深受农民欢迎。
(五)县级农
农业和农村委关于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本文2022-02-05 16:57:0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