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千乡党委书记塔松先进事迹纪实
用最真诚的心 做最平凡的事
——江千乡党委书记塔松先进事迹纪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的追求;“让人民满意”是他的目标;“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是他的行动。
他,始终保持着朴实本色,用心坚守理想与信念。
他,就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党委书记塔松。
自2016年以来,塔松书记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授予“三等功”等荣誉称号。近日,作为一名乡镇干部,他再次入选“最美公务员”的光荣称号。
坚定政治站位,一颗红心向党旗
江千乡,作为一个甘德县连续八年倒数第一的乡镇,环境复杂,社会矛盾突出,基础建设差,是江千乡的真实写照。为了彻底改变江千乡的精神面貌,为助力脱贫攻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2016年5月,经组织全面考虑,选派而立之年的塔松同志担任江千乡党委书记。
“凡是从小事入手,尽全力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那你一定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能干好……”心中没有底的塔松在县委书记的期望中走马上任。5年来,塔松同志牢记组织重托,强化国家情怀,忠实履行职责,努力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让江千香摘掉了连续八年全县倒数第一的帽子,成为全州的先进乡镇。
“如何快速进入工作角色,顺利完成党组织交付的艰巨任务。”成为上任江千乡党委书记塔松同志心头的困惑。虽说他只有三十岁,刚进入而立之年,但他身上那股不屈不饶的劲儿更为鲜明。
他决定首先对江千乡各项工作进行调研,从政府到企业,从村委到牧户,从社会经济到社情民意,每个环节、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塔松的足迹,调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碍,总是令他夜不能眠。经过一段时间的群众走访和基层调研,塔松同志决定从改变牧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入手,正式开启了他的“乡镇领导之旅”。他紧紧围绕民众需求,紧紧抓住老百姓对党委、政府特别不满的矛盾入手,积极发挥乡党委、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
“做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心系群众。”在乡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塔松同志始终牢记西热书记在他上任江千乡乡长时说过的这句话,且带着这份使命,充当了全乡的总指挥和一线的“跑腿员”,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政治担当,彰显着一名“人民公仆”的本色。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民满意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是对公务员的最高要求。对于党委书记这一岗位,塔松同去始终提醒自己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对得起人民的期盼,对得起组织的培养,时刻牢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满怀信心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面对错综复杂的乡情,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凸显,党员模范不突出,党员担当责任不强,党员干部懒散的状态以及做事效率低,干群关系不融洽等突出问题,塔松同志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全乡党员转观念、理思路、当主角。
为了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建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全乡建立了四村党支部评比机制、党员民主评议机制、党员签到制、周会制、党员一站式服务制、首问制,细化明确服务性党组织建设,细化以村支书谈心谈话措施,建立督查评估机制,完善设立了四个党群服务中心,创立了微信讲党课模式,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分工调整,科学分配,专人负责,保证了全乡党建工作规范化运行。
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用严格的制度保障了全乡工作有效进行,使全乡各项工作超前完成。同时,为了全面了解群众的想法,塔松同志积极带领干部在全县范围内首创“四级联户制”,以此来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快速做到上传下达。近年来全乡干部精神风貌得到了质提高,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在千江乡任职党委书记的5年时间里,塔松书记紧紧围绕乡党委书“三服务”这一工作主线,扭住“前哨”“中枢”“后院”三个关键,认真履行使命职责,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自身建设,主动作为、严以律己、积极向上、努力工作,出色完成了党的建设、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维护稳定、民族团结、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业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成效得到好评、为民服务广泛认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层基层党的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也在塔松书记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一名党员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国家公务人员对人民的誓言。
躬身为民服务,扎根基层知冷暖
“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我为什么到这里?来这里要做什么?离开时能留下什么?”在江千乡的日子里,塔松书记带着作为一名“公务员”的“三问”,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前进步伐,且一天到晚,马不停蹄。江千乡的干部们说,他们的这个“当家人”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就停不下来。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年的时间里,塔松同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5+2”“白+黑”“群众有需求,我必有回应”……这些都是一名公务员为人民谋福祉的真实写照。
如何让大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牧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家庭富起来,生活好起来,一直是压在江千乡的“当家人”塔松书记心头的一块石头。为此,他始终秉持“脱贫路上,我能做点什么”的坚定信念,开始了一段共产党员的“奋斗之旅”。
2016年,千江乡党委、政府引进雪山牧业。当时,雪山牧业老板和他的伙伴们计划开发房地产。鉴于江千乡牧民经济条件差,无力购买房子。为此,在乡党委、乡政府极力反对,并建议雪山牧业只能从事扶贫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合作伙伴陆续撤资打道回府。
为此,在塔松为带头人,先后六次到河南恰淡此事。一名叫雪山的老板被塔松同志一行人一心为牧民着想,一心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真诚所打动。于是,决定捐赠三百万资助学校、贫困群众和政府办公环境的改造。为了改变江千乡的面貌,塔松同志拒绝了捐赠,建议将这三百万用于改造乡上路两边房屋的改造。就这样,在雪山的帮扶下,建起了拥有三十四套房子的二层小楼。
为了进一步改变江千乡的面貌,在塔松书记的努力下,雪山再度投资近千万,加之老百姓自筹了部分资金。由于江千乡干部的诚心与真心,州政府投资一个亿,全力改造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讫今,江千乡成为全州最规范最美丽的一个乡镇。而且,雪山牧业己落户江千乡,且成为全州唯一的乡镇企业、龙头企业。
江千乡草场分散,牧民经济来源单一,自然环境恶劣,严重阻碍牧民增收,作为乡党委书记的塔松认真分析制约本乡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潜在优势,广泛听取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和省、州相关专家就牧区如何发展的意见建议,以推进草蓄平衡为核心,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关键、以实现人与和谐发展为目的,将四个村生态畜牧以股份制改造为手段,探索建设合作社新途径,开好了脱贫直通车,走好牧民脱贫新路子。
在合作社建设中,江千乡有效发挥其经营实体功能,现如今,合作社走上了规范化经营轨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仅一年的时间,龙吉村就成为省级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示范村。
5年来,江千乡牧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家庭富起来了、生活好起来了。这是以塔松为班长的班子成员带着江千乡牧民群众奋斗的一段脱贫之路,是奋斗幸福观的摸索和实践,更是对奋斗即幸福的最好诠释。
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江千乡牧民xxx和xxx感慨地说:“跟以前相比,现在的生活想都不敢想。我现在每个月还拿着工资(养老金),娃娃们上学不要钱还比家里吃得好,看病住院有医保,路也修得好有班车出行很方便……”“以前,江千乡谁家有两间土胚房,老乡们就说他家富,现在,我们贫困户几乎都住进了宽敞明亮、框架砖混结构的易地搬迁房,吃穿都不用发愁,还买了现代家电……想不到啊、想不到啊……”
“塔松来到江千,江千群众的生活变好了,环境变美了”,“有困难找塔松书记”,在江千乡,只要提到塔松,牧民群众和乡镇干部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的。在他们的心中,塔松书记是他们的主心骨,是他们可亲可敬的“阿吾”。
为了能让江千乡的临聘人员能考入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塔松同志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每天抽出时间为江千乡临聘人员授课,以此来带动考试的积极性,完善他们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早日考录至理想的工作岗位。
“好人的故事写在石头上,风吹不走,雨打不掉。”对于千乡,塔松书记的情感是最朴素的,仿佛带着雪山的白、大地的黄,凝实而厚重;但它又是壮阔的,如同江千乡这片高原沃野,磅礴而激昂。
在乡长xx的记忆深处,5年来,塔松同志请假未超过20天,一天接待10几个群众,调解矛盾纠纷100多起,一天接听电话平均200多次,下账里程达20万,入户1000多次,带头扫大街,清厕所,修村道,引产业,谋发展所得到的,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第一时间亲自解决。
2020年疫情期间,接到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知时,他留下还在坐月子的妻子和icu中爱女,还有一个未处理后事的女儿,第一时间返回江千,冲锋上阵,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由于长时间的连轴转、身心疲惫,他病倒在一线,仍挂着点滴,连续40多天奋战在第一线,带头捐款1万多元,为群众购买物资,创立了全县推广的防控措施,为居家群众米、面、油、蔬菜,坚持完成了防疫任务。全身心的守护了江千乡4000多名百姓的健康。
“我们拿这份工资是因为我们有这些群众让我们服务,我们是人民公仆”,这是塔松同志常对乡干部们说的一句话。做为江千乡“当家人”,塔松同志工作上有个原则: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先做到,领导班子成员先做到。
作为党培养起来的一名干部,要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前提,如有失误将愧对百姓对自己的信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看见他们住的暖,吃的好,我就很安心”。每逢过节,他总是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他常常要求机关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不要为蝇头小利葬送自己美好前程和损坏全乡干部形象,他用最朴实的语言和实际行动为全乡干部树立了榜样。
在乡干部和广大牧民群众的心中,塔松书记的故事就如青海人常说的“一肚子,两肋巴,家里还有两箱箱。”——
5年来,在塔松书记的努力下,江千乡先后为贫困群众发放300多吨面粉,米、清油。只要听说塔松书记在县上开会,总有群众打他的电话帮忙办卡、取钱、买东西,或者找有关部门解决问题。
在协隆村永忠的心底深处,塔松书记就是他的亲阿吾。因为这位牧民兄弟,由于残疾和高领无法到县上做鉴定,塔松得知情况后,亲自开车将他送到县医院做鉴定,并纳入国家政策;
创新了“四级联户”牧区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发展了17个扶贫产业,解决了200多名贫困户的就业岗位;
为了将城镇面貌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通过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群众自筹建设了56栋藏式楼房,修环城集中异地搬迁、修路等,建设文化长廊,先后投资1亿元打造了美丽新江千;
为打造全县升级版生态畜牧业,组织全乡干部入户2个多月,整合10万多亩草场,仅用一年时间将隆吉村推进了全省生态畜牧业示范村;
为打造高原“草籽基地”和“抗灾基地”,先后整合1万亩黑土滩,打造了万亩饲草基地;为突破村集体经济,先后发展17个产业,达到100多万村集体经济,开发了30多个公益性岗位;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了以龙头企业为带头、17个产业发展奠定了后续产业发展和解决就业的又一平台;
……
经过5年的努力,全乡群众增收致富,从过去对党委政府的怨恨变成了理解、感谢。在塔松书记的影响下,村里自发成立了“感恩宣讲队”、“党员联户宣讲队”充分宣讲政策和党委政府的工作。
更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曾经让乡政府头痛的省级上访户肉措同志变成了到各乡镇宣讲的主力,并在2018年在全州意识形态工作会议上我乡代表全县作了报告……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塔松同志5年来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千江乡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无限信赖。
……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消除贫困是心之向往,群众脱贫是情之所起,脱贫攻坚工作他始终充满激情。”甘德县江千乡乡党委副书记xx用这样的字眼形容塔松同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特殊情怀。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满深情。在荣誉面前,塔松同志更加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面对全乡4000多群众的信任他感觉责任重大,他决心以更优异的成绩,确保全乡和谐稳定、产业兴旺、人民幸福。
江千乡党委书记塔松先进事迹纪实
本文2020-10-08 22:18:48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2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