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域整治 全面提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20-09-23浏览:2079下载257次收藏


近年来,xxx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三农三牧”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必须打好的第一场硬仗,统筹谋划、全力推进、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打造人居环境整治伊金霍洛样板。目前,已建成市级美丽乡村18个,自治区新农村示范点11个,国家和自治区级休闲农牧业旅游示范点3个,龙虎渠村、哈沙图村等4个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乡村”,xxx入选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注重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坚持全域规划。谋全篇、定规划,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及乡村振兴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专项方案。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发展、搬迁撤并”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一步细化明确不同村落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全旗138个嘎查村科学划定为86个集聚提升村、16个城郊融合村、3个特色保护村和33个搬迁撤并村,进一步细化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避免“一刀切”和“千村一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xxx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规划(2019—2035)》作为国内首例旗县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绿色发展规划获评审通过。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研究制定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配套出台了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污水处理、常态长效管护等系列制度办法,形成了责任有主体、管理有制度、运行有经费、治理有设施、管护有队伍、成效有考评的长效工作机制,构建形成了旗级统筹负责、各镇推进落实、部门联动下沉、村社具体实施、农牧民主动参与的强大合力,确保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三是推进示范带动。按照人居环境整治国家一类地区及自治区人居环境整治“十县百乡千村”示范旗要求,整旗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0年,全旗将统筹投入资金10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各镇依据村庄立地条件,全力开展示范村、特色村和达标村创建工作,全年计划创建7个示范村、10个特色村、16个达标村,通过典型引领、循序渐进、滚动发展方式,培育主导产业和品牌,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特色。

二、注重把握关键,突出工作重点,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效果

一是大力推进“垃圾革命”。坚持“建、管、运、处”并重,推行“户保洁、村集中、镇转运、旗处理”的清运模式,全旗共建成农村牧区垃圾转运站16座、正规填埋场8处、收集点69个、垃圾池1132个,配备垃圾箱8100个,形成了户有垃圾箱、社有垃圾池、村有收集点、镇有填埋场、旗有处理厂的“五级联动”垃圾处理体系,全旗138个嘎查村生活垃圾全部得到了有效治理,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6个。

二是积极推行“污水革命”。按照“高标准建设、专业化运营、资源化利用”要求,在各镇、办事处和农牧民居住较为集中的嘎查村建成小型污水处理厂12座,日处理能力达6000吨,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惠及农村牧区80%以上的常住人口。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托管运营、远程监控运行”模式,聘请专业运营公司对12个小型污水处理厂统一运营管理,建成农村牧区生活污水处理总控平台,每年可节约人员工资391.5万元。通过“回流式”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的污水全部用于园林绿化、洒水降尘及农田灌溉。针对位置偏远、居住分散的嘎查村,通过化粪池生物发酵、移动式污水车收集转运等方式建立了分散处理污水机制。今年以来,已累计处理污水70万吨,水质稳定在一级a标准。

三是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按照“实用简洁、群众自愿、适度超前”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管网输送、收集转运、黑灰分离、生物降解等方式统筹推进厕所革命。2019年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7556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75%以上。制定完成农村牧区户改厕后续管理办法,采用“黑灰分离”、微生物降解方式有效解决分散户粪污和生活污水处理难题。2020年计划新建无害化厕所3460户,农牧区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四是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按照“三化同步”治理模式,积极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牧区村容村貌提升。一是管理“网格化”,靠实责任抓落实。旗委、政府成立由旗委书记任组长,旗长、旗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旗委相关常委包联督导各镇,政府各副旗长分工配合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对全旗“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进行指挥、调度、督导;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属地指挥部指挥长,具体负责工作落实。在城区、集镇区、农村牧区,由包片干部、第一书记、嘎查村三委、社长、广大市民和农牧民群众组成的五级联动网格。依托五级网络管理体系,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强化各级网络责任,按照“谁包抓、谁牵头、谁负责、谁落实”的原则,以更严更实更细更快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农村牧区环境整治工作。二是任务“条块化”,统筹结合抓落实。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里外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思路,以阿镇城区、各镇镇区及办事处、农户庭院及沿线道路等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发力,把专项整治与违章建筑拆除、整顿环境乱象、全面清理环境卫生等结合起来,确定不同标准、全面推进、务实实效。三是整治“常态化”,理顺机制抓落实。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意识,以此次“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整治为契机,努力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优化落实农户“门前五包”责任,发挥村民“主人翁”作用的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同时,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发挥《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法治约束作用,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促进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全旗80%嘎查村已完成“三清一改”任务,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万余吨、残垣断壁541处、村内水塘104口、沟渠372.5公里、畜禽粪污等废弃物1.28万吨,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05场、张贴宣传标语、发布宣传信息3000余条,财政专项投入资金1152万元、社会投入资金111万元。

五是扎实开展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加大农村牧区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全旗12家规模化养殖场已全部建成标准化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在苏布尔嘎镇设立农田地膜残留检测点,全旗化肥农药使用持续保持负增长。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回收利用,全旗农作物秸秆年产量3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注重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措施,确保人居环境整治推进

一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建立了市级奖补、旗级预算、社会协同、村集体投入、群众筹资筹劳的“五级分担”资金筹措机制,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广泛动员全旗驻地企业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创新“5+100x”和“3+100x”经费管理模式,为人口多、面积大、任务重的33个嘎查村每年补贴5万元,其它村补贴3万元,常住户每户补贴100元。2019年累计投入7700万元用于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

二是强化农牧民主体作用。完善村庄常态保洁制度,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将村内公共区域的保洁任务交由村委会负责。各镇均组建了保洁、清运、管理“三支”队伍,平均每个社配备1—2名保洁员,人数规模达800余人,有效调动了农牧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围绕创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示范旗,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和村委会自治作用,大力推行包联单位、帮扶企业和嘎查村组织机构联建、产业发展联手、人居环境联治、脱贫攻坚联帮、文明示范联创、服务群众联动“六联”模式,深化“四权四制三把关”村级民主监督管理机制,将垃圾污水治理等纳入了村规民约,引导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推动实现乡村善治。

四是完善管护考核机制。制定出台了《xxx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并要求各镇制定相应的镇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督查办法和考核细则,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季排名、半年考核”的责任落实机制,将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各镇年度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与镇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发放相挂钩,与镇领导班子、包片包村干部业绩评价相挂钩,与村“三委”委员和保洁员工资待遇相挂钩,70%的人居环境整治经费按季度发放,剩余30%根据考核绩效发放,有效督促了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下一步,xxx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生态宜居品质,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家园,努力绘就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新画卷。

全域整治 全面提升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点击下载
分享: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