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沟通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特别是实施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2006-2007年全市通乡油路和通达工程以及都安大化两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来,我市农村公路得到飞速发展,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使我市农村交通面貌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群众称赞“路通车通民心通,‘三个代表’在交通”,农村公路工程切切实实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称道的“民心工程”。但是,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将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公路验收通车后,农村公路的养护机制、资金的筹措、路权路产的维护、如何开展日常养护等等问题,都亟待公路管理部门去探索和解决。为此,笔者通过对我市实际情况的了解并结合实际,对目前建成的农村公路在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水平,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基本情况
至2008年底,我市农村公路在养总里程为4272公里。其中主干道(省道) 条 公里,县道 条 公里,乡道 条 公里;二级公路 公里,三级公路 公里,四级公路 公里。通过几年的建设,我市农村公路飞速发展,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而且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成果?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如果辛辛苦苦修建起来的农村公路几年就坏了,那民心工程就变了质。但是,由于受资金限制,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目前处于无人养护、无人管理、水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状态,导致了只建不管,重建轻养,公路损坏严重,逐步形成了新的“行路难”局面。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不足、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
(一) 农村公路的现状
先天不足,存在“五低”。一是养护水平低。由于各县公路管养措施不健全,管养机制建设滞后,致使大多数农村公路要么修而不养,要么养也应付,重建轻养,忽略了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农村公路“有人建,无人养”的局面,结果“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旦公路产生了病害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公路的使用价值,这样的事例在农村公路中可谓是“屡见不鲜”了。二是路面等级低,路面状况差。全市除通乡公路为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大部分农村公路为砂石路面,加上多年的水毁冲刷,大多已无路面。三是通行能力低。许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有的晴天也只能勉强通行,加之路权不明,沿路农户随意侵占公路用地、取土、采石、堆物,致使修通的公路又无法通行。四是路网层次低。农村公路在建设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加之农民大局意识不强,村与村之间路难通路难连现象普遍存在,出现了许多“断头路”、“绕道路”,影响路网的完整性,制约着农村公路整体功能的发挥。五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作为“通达”工程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如我市近几年完成的“通达”路都是标准很低的准四级公路,特别是山岭重丘区的农村公路,因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墙等公路配套设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
养护资金匮乏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一大难题,虽然“十一五”期间国家拨付了大量养护资金,但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加上我市又是“老、少、偏、山、穷”地区,财政困难,农民收入低,只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如果再筹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就显得力不从心。
(三)七大难题阻碍农村公路的养护发展
一是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工程技术力量和养护管理力量,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而无力再来兼顾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进去后往往是条“死胡同”,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同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二是政策配套难。农村公路基本上依靠民力修建养护,没有统一的实施管理办法,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中央又取消了“两工”,完全靠自愿,没有刚性的措施,实施起来弹性很大。
三是思想统一难。占绝大多数的农民想修好养好公路,但由于农民居住分散,不能满足均衡享受,在公路修建和养护中难以形成一致性。
四是资金筹集难。上级补助资金有限,农民筹资难度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根本没有保障。
五是劳动力组织难。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逐年递增,力量分散,难以做到“谁享受,谁出力”。
六是技术标准难。农村公路养护既缺乏统一指挥,又难以组织专业队伍,大多是以户分散养护,只管完成任务,不管质量,草草了事,很难达到技术标准。
七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难。农村公路养护既无标准,也无目标任务,怎么管,谁来管?无章可循,导致了可养可不养,长期无人管理的局面。
(四)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脱位。
根据《公路法》规定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明确了管理养护主体。然而一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农村公路管护是交通主管部门的事,与已无关。一部分基层干部重建轻养,认为修路是抓发展,办实事,树政绩,而养
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
本文2017-02-04 10:19:5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294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