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群众文化主阵地
扎根群众文化主阵地
构建和谐文化大格局
长治县地处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南缘,全县33万人口,辖6镇5乡,254个行政村,总面积483平方公里。是一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的文化热土,被称为“华夏农耕文明之源、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三晋和谐秀美之城”。近年来,我县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长治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璀璨的民间艺术,按照“两轮驱动,双翼齐飞”的战略思路,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全面构建大文化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繁荣与管理齐抓、继承与创新并举的新路子。文化阵地建设亮点纷呈,群众文化活动打响品牌,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斐然,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不仅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占领了文化主阵地,而且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主导,在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上上台阶,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建立稳定递增的文化投入机制
我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全力以赴推动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管理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先后制定下发各类文件、方案、实施意见二十余份,为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和物质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切实解决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着重抓好文化经费、文化阵地、资源共享工程三个重点。2006、2007、2008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分别为141.1万元、355.7万元、1037.4万元;三年来,县政府纳入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分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经费每年100万元,图书购置经费每年10万元,新剧目排演经费每年10万元,消夏文化艺术节和两节文化活动每年各5万元,文物看护经费每年5万元,专业剧团补贴经费每年3万元。同时,投资2300余万元,新建了县文化艺术中心、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天下都城隍景区改造。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大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山西省平均水平。
2、构建覆盖城乡的文化阵地网络
近年来,我县从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入手,大力加强了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间,全县城乡文化建设总投资近5亿元,先后在县城建成大型综合场馆3处、文化公园一处、大型文化广场4处,县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了国家三级标准。在农村兴建11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起省级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室 150多个,建起各类农民文化大院120所,开发修建各类历史文化景点20多处,并公开招聘17名专职文化员,充实到了各乡镇文化站。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大型文化场馆为龙头,以11个乡镇文化站为主体,以星罗棋布的农民文化大院和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以遍布城乡的历史文化景点为点缀的群众性文化阵地网络,使全县文化阵地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打造共建共享的文化资源平台
我县从2005年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以来,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广”的方针,坚持社会效益和公益性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群众文化贫乏的难题,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现代化建设步伐。2007年,我县投资306.4万元(包括省财政补助6.4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其中县支中心投入35.4万元,建成资源共享机房、电子阅览室,安装计算机30台、服务器4台,并配备了投影仪、幕布、音响、扫描仪、打印机等信息共享设备。同年7月,在全县11个乡镇254个行政村全
扎根群众文化主阵地
本文2011-04-17 14:10:46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8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