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战略变革的预警机制探讨
摘要:企业都试图通过战略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多数企业没有进行战略变革的意识,即使知道应该进行战略变革,但不知何时是最佳时机。文章提出了战略变革时点的概念,建立了战略变革预警机制,构建了战略变革预警指标体系,帮助企业做好战略变革的预先决策,从被动的“后应式变革”走向主动的“先应式变革”。
关键词:战略变革;预警;指标
企业战略变革的意义在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是多数企业难以自我实现。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国外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5年,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5年,而占我国企业总量99%的中小企业其平均寿命不到3年。究其原因,企业没有进行战略变革的意识,即使知道应该进行战略变革,但不知何时进行变革,错过了最佳时机。因此,帮助企业做好战略变革的预先决策,从被动的“后应式变革”走向主动的“先应式变革”,从源头上为其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成长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一、企业战略变革的含义
rajagopalan e & kelly j(1997)把战略变革定义为,“在企业和外部环境的一致性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在企业形式、品质或状态等方面的不同。”hill & jones(1998)提出,再造、重组及创新是企业战略变革主要三种形态。国内南京大学的研究者陈传明(2005)认为,企业战略变革是“企业为了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根据所处的外部环境或内部情况的已经发生或预测会发生和想要使其发生的变化,秉承环境-战略-组织三者之间的动态协调性原则,涉及企业组织各要素同步支持性变化的,改变企业战略内容的发起、实施、可持续化的系统性过程。”归纳起来,企业都试图通过企业战略变革,以不断变化的行为方式来确保在市场竞争地位,并通过战略变革为企业行为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最早提出“战略转折点”概念的是burgelman和grove(1996),他们认为在环境变化剧烈的产业,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测性会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行动之间产生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常常会导致组织中出现“战略矛盾”,这种矛盾将阻碍产业或公司的转型,是组织面临“战略转折点”的标志。andrew grove(1997)认为战略转折点是指在企业生命中,企业的基本原则将要发生变化的一个时间。陈惠湘(2006)在其著作《突破拐点》中提出企业拐点理论。edward j.zajac和matthew s.kraatz(2007)提出了一个动态的模型,陈传明和刘海建(2008)两位学者提出了测量方法体系。
二、企业战略变革预警的模式
企业战略系统的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过程。任何一个企业战略都必须经历一个孕育、成长、成熟和衰老的过程,这是战略必须遵循的生命周期规律。一般经过创业期一段无序和混乱后,企业战略会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转折点多在这段相对稳定时期不期而至,出现战略的更替。这样战略变革就能遵循一种平稳过渡的模式,如图1所示。
要实现战略变革的平稳过渡模式,第二个战略的孕育期必然会与第一个战略的衰老期重叠,在第一个战略的执行期内开始孕育第二个战略。同时,在第二个战略导入以后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完善,等到第二个战略被普遍认同和实施才能说新战略导入成功。从第二个战略开始孕育到导入成功这段时
我国企业战略变革的预警机制探讨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9:3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7472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