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与会计失真的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 会计学院,天津 200000)
摘 要:通过对会计诚信和会计失真的对比,从会计 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和揭示了会计失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治会计失 真的方法,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确保会计诚信。
关键词:会计诚信;会计失真;会计信息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4—0042—02
会计诚信是企业法人、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证券分析师和会计人员等的行为准则之一 ,如同社会个人的道德规范,它的作用不但是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更在于向社会传递企业 的信用和声誉。因此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如何从立法角度有效抑制虚假会计信息,弘扬 会计诚信,需要我们有正确的认识。
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 中,有两类表现形式,即“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所谓“假账真算”即经济业务本身 是虚假的,而会计处理是真实的,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如虚开发票、编制虚假预算等。所 谓“真账假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真实的,会计处理方法是违规的,以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 真,如不合理地利用会计政策等。它是和法律背道而驰的,是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罪魁祸首 。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以各种手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宏观决策、 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投资者都带来不良影响。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谈起,分析其成因, 并且提出具体的整治方法。
1 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具体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1.1 企业注册资金虚假
一些企业在申办注册时,借资金验资,注册资金数很大,验收后再归还 ,实有资金很少, 有的甚至完全虚假。一方面表现为虚增实收资本,另一方面表现为虚增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或其他资产,进而达到增加虚假净资产目的,虚假扩大企业规模,抬 高企业等级,抽逃企业资本,从而骗取虚假商誉,骗取商业贷款,欺骗国家管理部门,欺骗 经营伙伴,欺骗投资者,欺诈职工。一旦经营、投资不当,轻则无法归还贷款, 使银行贷 款成为不良贷款,重则企业破产,造成国家和企业无法挽回的损失。
1.2 不规范的账务处理
不少企业的应收、预付账款中,呆账真账多,有的对方单位已撤消、关 闭;有的已资不抵债,无力偿还;有的对方企业无处可找,无法对账;有的是多年陈旧款, 对方不认账,并失去法律时效。种种原因,致使应收款项确实难以收回,但仍挂在账上。有 些企业因不愿减少利润或增加亏损,不予处理;有些则是因缺少合法手续而不能处理或不许 处理,这种名存实亡的资产虚挂,造成资产严重不实。收入确认不规范。收入入账时间、 金额确认不规范
会计诚信与会计失真的研究
本文2010-04-27 15:49:5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6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