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2002年禁止克隆人法案(节译)
【关键词】克隆人,立法,澳大利亚
【中图分类号】d922.16;df43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7—9297(2004)01—0076—03
禁止克隆人的法案(2002)
2002年第144号
为禁止克隆人和与生殖技术及相关目的相联系的其他不可
接受的实践的法令而起草的法案。
第一部分序言
8.定义
(1)在本法令中;
动物不包括人在内。
嵌合胚胎是指:
(a)在人类胚胎内植入一动物细胞或者一动物细胞的任何
组成部分,或者,
(b)一个按规定被宣布为嵌合胚胎的存在物
联邦部门是指:
(a)一个为了公众目的或者根据法令而建立的法人组织;(1)
主要利益由下列人员中任何一个,或者由下列人员中两个或更
多人共同享有的团体:
(i)联邦
(ii)段落(a)中所指的团体
(iii)上两小段中任何一段所指的团体组织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剩余胚胎是指这样的胚胎:
(a)为了在妇女辅助生殖技术中使用,用辅助生殖技术创造
的,并且,
(b)对下列需要而言是不再有用的、多余的,
(i)妇女(胚胎是为她创造的)的需要和
(ii)胚胎产生时她的配偶(如果有的话)的需要。
人类胚胎是指一个含有人类基因组或者经过改变的人类基
因组,并且从二倍体或者其他方式发育时起,但发育不超过8周
的活体胚胎。
人类胚胎克隆是指复制了另一个活着或已经死去的人的基
因的胚胎,但这不包括通过用一个人类精子使一个卵子受精而
创造出来的人类胚胎。
人类精子包括人类精子细胞。
杂合胚胎是指:
(a)一个用动物精子使人类卵子受孕产生的胚胎;或者,
(b)一个用人类精子使动物卵子受孕而产生的胚胎;或者,
(c)一个植入动物细胞核的人类卵子;或者,
(d)一个植入人类细胞核的动物卵子;或者,
(e)一个按规定被公布为杂合胚胎的存在物。
原始细胞是指具有发育成人类卵子或精子的潜能的细胞。
配偶,与某人有关联,包括一个虽没有合法地结婚但在真正
的家庭基础上以配偶身份一起生活的人。
国家包括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和北部地区。
妇女是指女性人类。
(2)为了建立人类胚胎克隆是一个活着或死去的人的基因
副本的目的:
(a)只需确定那个活着或死去的人细胞核中的基因组已被
复制即可,并且,
(b)没有必要确定副本是一个完全相同的基因副本。
(3)为了界定第(1)小段中的人类胚胎的目的,在对人类胚
胎发育时期的长度进行计算时,胚胎发育停滞的任何阶
【中图分类号】d922.16;df43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7—9297(2004)01—0076—03
禁止克隆人的法案(2002)
2002年第144号
为禁止克隆人和与生殖技术及相关目的相联系的其他不可
接受的实践的法令而起草的法案。
第一部分序言
8.定义
(1)在本法令中;
动物不包括人在内。
嵌合胚胎是指:
(a)在人类胚胎内植入一动物细胞或者一动物细胞的任何
组成部分,或者,
(b)一个按规定被宣布为嵌合胚胎的存在物
联邦部门是指:
(a)一个为了公众目的或者根据法令而建立的法人组织;(1)
主要利益由下列人员中任何一个,或者由下列人员中两个或更
多人共同享有的团体:
(i)联邦
(ii)段落(a)中所指的团体
(iii)上两小段中任何一段所指的团体组织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剩余胚胎是指这样的胚胎:
(a)为了在妇女辅助生殖技术中使用,用辅助生殖技术创造
的,并且,
(b)对下列需要而言是不再有用的、多余的,
(i)妇女(胚胎是为她创造的)的需要和
(ii)胚胎产生时她的配偶(如果有的话)的需要。
人类胚胎是指一个含有人类基因组或者经过改变的人类基
因组,并且从二倍体或者其他方式发育时起,但发育不超过8周
的活体胚胎。
人类胚胎克隆是指复制了另一个活着或已经死去的人的基
因的胚胎,但这不包括通过用一个人类精子使一个卵子受精而
创造出来的人类胚胎。
人类精子包括人类精子细胞。
杂合胚胎是指:
(a)一个用动物精子使人类卵子受孕产生的胚胎;或者,
(b)一个用人类精子使动物卵子受孕而产生的胚胎;或者,
(c)一个植入动物细胞核的人类卵子;或者,
(d)一个植入人类细胞核的动物卵子;或者,
(e)一个按规定被公布为杂合胚胎的存在物。
原始细胞是指具有发育成人类卵子或精子的潜能的细胞。
配偶,与某人有关联,包括一个虽没有合法地结婚但在真正
的家庭基础上以配偶身份一起生活的人。
国家包括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和北部地区。
妇女是指女性人类。
(2)为了建立人类胚胎克隆是一个活着或死去的人的基因
副本的目的:
(a)只需确定那个活着或死去的人细胞核中的基因组已被
复制即可,并且,
(b)没有必要确定副本是一个完全相同的基因副本。
(3)为了界定第(1)小段中的人类胚胎的目的,在对人类胚
胎发育时期的长度进行计算时,胚胎发育停滞的任何阶
澳大利亚2002年禁止克隆人法案(节译)
点击下载
上一篇:我国精神卫生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下一篇:法医参加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现状与思考
本文2009-03-30 09:36:11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11509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