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新教职员岗前学习交流会上的总结评论
按照每年的惯例,今天,人事处安排我为新上岗的教工作一个讲话,我也很愿意能通过这个机会同大家见面,把我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
多年来,我与全校的师生一同经历了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我深切地感到,我早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学校。
今天,在座诸位加入到大学中来,为这个学校增添了新鲜血液,作为校长,我非常高兴。当然,我们也知道,大家来到**工作,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仅仅是大学选择了诸位,同时也是你们选择了**,说明大家愿意并且喜欢来到这里,相信**能够为自己提供一个学术事业和人生发展的平台,而且我还以为,这里一定还有着各位与**之间的缘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所共同热爱的大学也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努力方向。下面,我想谈谈我心中的大学,也可以说是作为校长对于心**学的一个期待和展望。
一、大学的使命与教师的责任
(一)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使命
我们知道,大学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是社会良知的灯塔,也是人类精神家园和民族文化的守护者。大学应该既体现着某一时代的精神,同时又承载着人类终极的价值追求。只要人类的文明延续,大学前进的步伐就不会停止。
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的各种讨论越来越多,但无论如何,我认为大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那就是,大学是以科学思想为基础,是追求真理、创造知识的地方,大学总是严肃地、批判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永恒价值。而大学的功能则是要通过学术性的教学(而不是职业教育或者技术教育)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全面地塑造学生,传承和创造人类的知识与文化,并服务于当下社会。简言之,大学就是要以培育人才、创造知识为根本使命,以服务社会、造福国民为己任。
美国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教授曾经对1520年以前成立的各类组织做过一个统计,迄今仍以同样的名字存在的,全世界只有85个,其中,70个是学校,15个是宗教组织。追求永恒是绝大多数组织的终极目标,看了这个例子,也许有人会说,大学具有永恒的属性,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但是,1520年前,世界上的学校一定不止70个,为什么只有70个迄今仍然存在,我想,那是因为它们传承着某种精神,所以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那些承载着大学精神的大学才有可能是永恒的。
(二)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师的天职
大学就是这样一所承载着大学精神的大学。作为大学的教师,应该牢记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把传承知识、创造知识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任务,因为这是一个大学教师的天职。
在大学,我们要求教学与科研并重。因为,教书与做研究是分不开的,我相信,不做科研的教师是很难成为出色的教师的,也就是说,在大学这样的学校,要把书教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做研究。这里,我想讲一个例子,有一位学生从其他学校转入我校学习,过了一段时间,父亲问他感觉如何,他说**的老师上课“有意思”,更能吸引自己,为什么呢?他说原来的学校老师总是照着教材讲,而我们的老师没有现成的教材,是“讲自己的东西”。
听了这个故事,我颇有感触。事实上,学术史上的许多经典著作,正是从学者们的课堂讲义演变而来的。我也相信,今天我们**许多教师的学术论著,出自教学讲义或者通过课堂火花启发完善而形成的,也一定不在少数。我想,这就是**与一般的教学型学校的不同之处。**的教师应该具有从事独立研究的实力和志气,**的教师应该有信心开辟出一片自己的学术天地。当然,大学课堂的主要任务还是传授知识和文化,我们鼓励大学教师独立研究,更多地是希望老师们创造性地传授知识,让我们的学生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批判地继承。总之,教学和科研是**教师最根本的任务,是天职,诸位必须尽力为之。
服务社会,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不仅是社会良知的灯塔,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大学应该融入到社会中去,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这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学的总体定位和建设目标应该是“国际水平,国家需求”。具体而言就是,学校各个学科应该以“国际水平”作为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而其立足点则应该在于解决国家尤其是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更具体地说就是,我们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应该是从解决国家尤其是广东省的战略需求中提炼出来的,只要是符合这一需求的学科,即使目前还不是我们学校的强项,出于大学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我们也应该在学科规划中适当布局,这是学校应该长期坚持的一个方针。长期以来,我校的发展得到了广东省的大力支持,我们理所当然要为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学要成为广州的名片,广东的名片。
这个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认为,服务社会,大学当然责无旁贷,但这个功能并不应该全面地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头上。大学教师的任务是很明确的,就是教书育人和创造知识。各学院可以而且也应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组织老师们承担政府或企业的项目、课题,各位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针对当下的社会事件对媒体发表参考性的评论,为社会舆论提供学术性的意见,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也可以担任校内外的公共学术职务。我曾经在湛江参观过生命科学院的对虾养殖基地,最近还到林芝地区参观了生命科学院的冬虫夏草孕育基地,他们的工作是寓科学研究于服务地方建设当中的,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总之,我的看法是,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服务社会的任务可以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与学科的特点相结合,希望诸位量力为之。
在这里,我还想请老师们注意,学校里有个别教师在得到了讲师或副教授职称以后,学术上就不思进取了,以“自己不愿与别人争教授”为借口,不做研究,教学也得过且过,有的还顶着**的招牌热衷于在外面干私活。我认为,这种做法对自己对学校都是不负责任的。对于大学的教师而言,讲师和副教授都应该是过渡阶段,学校之所以会聘一位教师,是在于认为他是一个人才,最后是可以当教授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发展潜力,从讲师升不了副教授,这位教师是要离开的。副教授升不了教授的,虽然可以在副教授的职务上当下去,但我们也不希望这样的人太多。在这里,我想表明学校的态度,学校对于每一位教师的聘任,包括在座诸位,都是通过聘任专家委员会严格筛选、讨论通过的。学校相信大家具有学术研究的潜力,应该在学术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如果有个别教师主动放弃以创造知识为己任的学术信念,根据学校教师职务聘任条例的规定,他们将“不适合”继续从事学校教师岗位的工作,学校也不再与他们签订新的聘任合同。关于教师职务聘任的相关内容和规定,大家可以向学校的人事部门进一步了解。
总之,大学不同于企业,不是一个盈利组织,如果说获取尽量多的利润是一个成功企业的标志,那么一所大学,则一定是以为社会创造了知识,并培养出了具有创新精神的合格学生作为成功标准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若干年以后,人们不会记得一所学校在某个时期曾经有过多少经费,而只
校长在新教职员岗前学习交流会上的总结评论
本文2007-06-16 10:41:00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8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