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黄原酸盐高效降解菌的紫外诱变选育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07-06-09浏览:2462下载233次收藏

 摘  要:黄原酸盐降解菌1#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后,筛选出突变菌株2#,对未诱变菌株1#和诱变菌株2#进行了生物生长和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50秒,在ph为10,温度为30℃,振荡速率120r/min的培养条件下,3d内变异优势菌株2#对含黄药废水的codcr和黄药的去除率比未诱变菌株1#分别提高38%和48%,变异菌株生长速度快。

关键词:黄原酸盐;生物技术;降解菌;紫外诱变;突变菌株。

作者简介:舒生辉(1980-),男,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74034)

黄原酸盐俗称黄药(rocssna),是有色金属硫化矿物(如pbs、zns、fes2)浮选生产中最为有效的捕收剂。黄药具有恶臭,嗅觉值为0.05mg/l,即使浮选废水中残存量极少,也可使水质发臭,并严重影响附近水域的生态平衡,当crocssme=5mg/l,在3天内可杀死大部分鱼类[1]。黄药对人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伤及神经系统和肝脏器官,对造血系统也有不良影响[2]。

据报道,目前国内该类废水中黄药的净化处理所采用的措施都是物理、化学氧化方法。用生物法降解黄药仅国外有少量报道,solozhenkin 和lyubavina 用荧光假单胞菌处理铅选厂含有0.12mg/l残存黄药的废水,悬浮处理5分钟后黄药就被全部分解了,试验表明黄药能被生物降解法有效地破坏。我们课题组的张萍也做了关于“一株盐生物降解菌的特性研究”,筛选出一株黄原酸盐降解菌,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实验表明:ph=8.0该菌株降解模拟废水中黄药的效率达95.7%,codcr的去除率达到84.7%[3],而南京某矿山锌精矿溢流废水的ph高达11.36,因此选育处理高ph黄药废水效果好的优势变异菌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紫外诱变技术机理是紫外光照射能使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结构形成“胸

腺嘧啶二原体”,造成复制错误,引起基因突变,从而获得高效降解活性的变异菌种[4]。

本研究利用紫外诱变技术诱变一株从南京某矿山锌精矿溢流废水驯化筛选到的黄药降解菌1#选育出在高ph下对黄药有特殊降解功能的变异菌株2#。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菌种

南京某矿山锌精矿溢流废水经驯化筛选获得的降解黄药的菌种1#(菌种颜色为黄色,ph值为10.0时培养,ph值为11.0时培养不出目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黄原酸盐高效降解菌的紫外诱变选育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