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木薯酒精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2.4 甜茶研究内容
由表5可见,研究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学、化学成分研究等方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研究偏重于基础研究。另需注意,应用研究文献高达21篇,说明甜茶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药理毒理文献最多,与开发利用需相关理论的指导和支持相一致。栽培繁殖技术也不少,反应甜茶的栽培繁殖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表5 甜茶研究内容分布
生物学
化学成分
药理毒理
栽培及繁殖技术
组织培养
应用研究
研究进展
病虫害
文献量(篇)
8
12
15
12
6
21
9
1
下面介绍蔷薇科甜茶的生物学、化学、药理毒理方面的知识,并对培育及应用加以分析。
2.4.1 甜茶生物学研究
对甜茶研究首先从生物学研究开始。
早在1981年,李树刚[1]就对甜茶原植物进行详细描述和鉴定。李教授认为本种曾被命名为rubus chingii hu var.dulcis s. lee,应为悬钩子属的一个新种,称为rubus summissimus s. lee.,因为本种分布区仅见于广西东经110度至111度30分,北纬23度至24度,幼苗期初生叶均为深裂,不如掌叶覆盆子的3深裂,成长咔均为7裂或5孰极罕6或8裂,顶生裂片为披针形或椭圆形,不为菱状卵形,花及花警裂片和花瓣均较大,叶含甚甜的甜味素。而掌叶覆盆子叶并没有甜味。
2.4.2 甜茶栽培及组织培养
2.4.2.1 甜茶栽培技术
表6 甜茶栽培技术研究年代分布
年代分布
1980-1984
1984-1989
1990-1994
1995-1999
1999-至今
文献量(篇)
1
0
0
8
4
表6表明甜茶有关繁殖培育的文献在1995~1999年达到高峰,正迎合甜茶大面积种植的需要。黄寿先报道用茎段培养法对甜茶进行快速繁殖;郭起程多次详细介绍了甜茶的栽培要点和技术。林如青对甜叶悬钩子的茎尖微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由于甜茶的独特魅力,福建、四川和贵州等地也引种,扩大了甜茶的生产和应用。
2.4.2.2 甜茶组织培养
林荣早在85年就开始进行甜茶组织培养研究,促使其大量增殖,为甜茶快速繁殖提供新途径。王雷[2]初步探索了甜叶悬钩子愈伤组织生长及甜茶甙生产的较适培养条件,为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甜茶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黄小荣对甜茶的芽器官培养技术,继代苗的增殖、生根诱导和移栽进行了研究。这些说明为适应甜茶产业的发展,需要用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繁殖,并取得一定成效。
2.4.3 药理毒理研究
表7 甜茶药理毒理研究年代分布
年代分布
1980-1984
1984-1989
1990-1994
1995-1999
2000-至今
文献量(篇)
1
2
0
4
8
甜茶要扩大需求,要有相应药理毒理研究,推动其在食品与医药等行业的发展。1981年甜茶开
浅析木薯酒精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本文2007-06-09 15:25:00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87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