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研讨论文
关键词:传统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废水处理;应用
作者简介:胡玉平(1975- ),男,湖北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讲师,从事化工环保和环境微生物方面的研究。
絮凝剂是一类能使悬浮液中的细颗粒凝聚、沉降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化工等领域。1990年美国絮凝剂的消耗量为3万t(主要用于水处理),价值9400万美元,并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目前我国生产聚铝的厂家达50多家,每年生产聚丙烯酰胺近万t。由此可见,絮凝剂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量的增加,絮凝剂的需求量势必还将增加。
本文主要讨论第三代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s, 简称mbf)在污水处理中的现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不足, 提出了笔者的一些看法, 并对mbf 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1 传统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使用的絮凝剂主要有无机和有机两大类,其中以无机的聚氯化铝和有机的聚丙烯酰胺应用最为广泛。尽管这些絮凝剂能够满足工业要求,但或因价格较贵(国产聚丙烯酰胺已达6万元/t),或大量使用(无机絮凝剂每立方米用量达数g以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这些絮凝剂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据文献报道[1],当水中铝含量高于0.2-0.5mg/dm3 3 时可使鲑鱼致死。由于铝盐絮凝法产生的污泥广泛应用于农业,导致土壤中铝含量升高,植物出现铝害, 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甚至死亡,同时伴随这些农作物进入食物链亦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临床上铝中毒主要有铝性脑病、铝性骨病和铝性贫血等, 老年性痴呆症即是铝性脑病的一种。铁盐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也可造成处理水中带有颜色, 且高浓度的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废水处理及污泥调节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聚丙烯酰胺, 但因合成这些聚合物的单体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 而且还有很强的致癌性, 所以对其使用作了规定[2]。
总之,传统的絮凝剂有着处理效率不高、耗费大及二次污染等问题, 这就需要去寻找一种较经济、合理的污水处理方式。近年来, 利用mbf 处理污水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2 第三代絮凝剂 —— 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成分有糖蛋白、多糖、蛋白质、纤维素和dna 等。它是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的,是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新型、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的水处理剂。
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如下几种优势:
(1)高效性 同等用量下,微生物絮凝剂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絮凝剂。
(2)安全无毒性 经小白鼠安全试验证明,微生物絮凝完全能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发酵后处理。
(3)无二次污染 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成分复杂多样,且随菌种的不同而不同;到目前为止,已报道的微生物产生的絮凝物质为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dna 等高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多在105 以上,具有可生化性,
微生物絮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研讨论文
本文2007-06-09 14:03:00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8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