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管处主任在2007年全市运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3月12日)
同志们:
经市处党委研究,全市运管工作会议于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交通工作会议、全市运输安全工作会议和全省运管征稽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运管系统干部职工以服务创新为统领,切实树立“三个服务”新理念,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切实推进全市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6年运管工作回顾
2006年,全市运管系统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规划目标,一手抓运输管理规范创新,一手抓“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克难奋进,提速创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坚持提速创优,道路运输管理取得新成就。
1、行业生产运行平稳。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完成客运量0.69亿人、旅客周转量48.41亿人公里,分别占年计划的100.1%、90.9%,同期相比上升3.2%、下降6.4%(三峡运输集团101路公汽为不可比因素);完成货运量0.41亿吨公里、货物周转量 28.83亿吨公里,分别占年计划的92.4%、104.1%,同期相比下降5.3%、上升6.1%。
2、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全市发生重大道路客运交通事故9起,死亡13人,受伤6人,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30%、52%和50%,其中负同等以上责任事故8起,死亡11人,受伤3人,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27%、52%、70%;未发生特大道路客运和重大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
3、费收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运管费征收1,952.97万元,占年计划的100.41%,同期相比上升3.04%。其中:县(市)区运管所完成运管费征收1,321.59万元(含驾培25万元),占年计划的100.35%,同期相比上升2.57%;城区所完成运管费征收631.37万元,占年计划的100.54%,同期相比上升4.05%。
4、站场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实际完成站场建设投资3986.53万元,建成1个三级客运站、11个乡镇五级客运站、132个候车亭、240个招呼站,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二)抓好通畅工程,农村客运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认真组织落实上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运输发展的有关精神,深入实地调查我市农村客运发展基本情况、运营状况、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就农村客运候车亭建设、车辆车型的选择和乡村客运定额补助资金的发放等问题广泛征求各地村镇干部和经营者的意见,掌握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制定了《___市农村客运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全市农村客运发展计划。2006年,全市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67条,新增客车164辆1561座,新开通127个行政村,行政村通达率提高8.9%达到75.3%,建成农村客运示范线10条,农村客运网络初步形成。
(三)加大科技投入,行业科技含量得到新提升。
一是圆满完成了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两证”换发在我市试点工作,为全省稳步推进“两证”换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___运管网”网站初步建成,全市运管系统财务软件全面升级,会计电算化全部规范达标。
三是在全市116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和150台营运客车上安装了gps营运车辆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或车载终端设备,以强化对运输全过程、全天候的监管。
四是建成驾培ic卡计时管理系统,并在全市驾驶员培训学校全面推广应用,对各驾校培训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
(四)加快制度创新,运输行业管理取得新突破。
一是成功举办行政许可听证会,积极探索行政许可新模式。去年,市处举办了“宜长线(高速)客运班线许可听证会”,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经营者的普遍好评。枝江市运管所在改革行政审批方式上亦做出有益尝试。行政许可听证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市运管部门在行政许可方式改革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二是实行政府主导、政策先导、合力建设,全市站场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新态势。夷陵区政府率先确定了将新建农村公路与农村客运站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的新政策,远安县政府出台了《远安县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管理办法》。宜都市、长阳县积极拓宽建设投融资渠道,有效化解了建设资金难题;华信公司与宜化集团签约实行建管合作,使___市货运中心项目一期工程迅速投入建设并圆满竣工。此外,我们还积极争取国家重点项目支持,《___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已通过预审。
三是开展执法案卷评比,提升行政执法质量。2006年我们按季度对各运管所执法案件开展评比活动,从执法主体资格、违法事实认定、法律条款适用、执法程序完备和卷宗整理归档等五个方面,采取选送执法案卷参评、随机抽取案卷互评、结合年度总结选评等方式进行认真严格评审。通过开展执法案卷评比,使得我们及时了解并掌握全市运政执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加深了各执法人员对法律条款的正确理解及应用。
(五)加强市场监管,运输服务质量得到新提高。
一是道路运输“两证”换发工作进展顺利。在圆满完成全省“两证”换发程序调试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适时出台了换发“两证”实施方案并在《三峡日报》予以公告,通过短信互动的方式对广大经营者进行温馨提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全市道路业户已换证10382家,道路运输客货车辆换证15827辆,分别占应换发对象的49.1%和63.8%;已换证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率达100%,危货车辆《道路运输证》持证率、营运标志到位率均达到100%。
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一年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次大型交叉稽查行动,与恩施州运管处联手开展318国道恩施至___段运输市场秩序专项整顿,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开展了的出租车客运市场专项整顿,与市直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清理全市客货市场整治,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加强区域间市场监管联动,对重点地段、重点线路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探索出系统内网络监管、部门间联动协管,整合资源、合力监管的新机制。2006年全市运政执法人员出勤22580人次,共检查各类客货运输车辆23798辆次,查处违规车辆3380辆次;暂扣证牌1767本(块),暂扣车辆1275辆次;补征运管费82.7万元,征收滞纳金107万元,罚款206万元;全年无一件行政复议撤销、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公路“三乱”和违法违纪事件发生。投诉处理、信访件回复、回告率达100%,疏运救助旅客400余人,为旅客挽回经济损失近3万元。全年未发生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保证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和谐有序发展。
三是开展服务质量规范达标活动,提高维修、检测、驾培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开展“机动车维修检测规范化达标活动”,是完善企业资质条件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2006年,我们对上年度验收合格的69家维修企业,积极向___市及各县(市)区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通报,及时推荐达标企业参加政府机关车辆定点维修,极大地推动了达标活动的全面开展。全市一、二类维修企业和检测站服务质量规范化达标面分别为84.72%、58.03%和90.91%。《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施行后,我们以宣贯部令为契机,针对我市各驾校实际情况,采取清理整顿驾校报名点和强化教练车、教练员的管理等方式,加强市场监管,规范驾校经营行为。共查处“黑教练车”6台、“黑教员”2人、撤除“黑教练车”副刹3副、2次异地培训考试倒卖学员、2人冒充运管和驾校人员签章报考《培训记录》等违法行为;通过在媒体公开曝光,使“黑教练车”失去生存空间,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全年全市共培训考试合格驾驶员15838人、营业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5319人(其中危货运输押运员313人)。
四是开展危险品运输专项整治,完善危货运输安全管理基础。去年,市处以组织开展全市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安全专项检查为抓手,大力整治危货运输市场秩序。实地查验危货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承运人责任险、gps安装、安全例检以及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资质等六个方面情况,共检查危货企业26家,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8份。并结合“两证”换发,全面清理危货运输企业资质条件,会同交警部门落实标志灯牌的制作安装,指导危货企业开展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新建应急救援预案15个,完善10个,开展实地演练4次,有效提高了企业和驾驶人员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置应对能力。
五是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运输服务质量的优劣。2006年,我们紧紧围绕新颁运输法规的宣贯,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运输方面,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组织全市运管所、客运企业、客运站负责人共200余人宣贯《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维修、检测方面,以贯彻《机动车维修管理规
同志们:
经市处党委研究,全市运管工作会议于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交通工作会议、全市运输安全工作会议和全省运管征稽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市运管系统干部职工以服务创新为统领,切实树立“三个服务”新理念,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切实推进全市道路运输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6年运管工作回顾
2006年,全市运管系统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规划目标,一手抓运输管理规范创新,一手抓“路、站、运一体化”建设,克难奋进,提速创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坚持提速创优,道路运输管理取得新成就。
1、行业生产运行平稳。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完成客运量0.69亿人、旅客周转量48.41亿人公里,分别占年计划的100.1%、90.9%,同期相比上升3.2%、下降6.4%(三峡运输集团101路公汽为不可比因素);完成货运量0.41亿吨公里、货物周转量 28.83亿吨公里,分别占年计划的92.4%、104.1%,同期相比下降5.3%、上升6.1%。
2、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全市发生重大道路客运交通事故9起,死亡13人,受伤6人,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30%、52%和50%,其中负同等以上责任事故8起,死亡11人,受伤3人,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27%、52%、70%;未发生特大道路客运和重大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
3、费收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运管费征收1,952.97万元,占年计划的100.41%,同期相比上升3.04%。其中:县(市)区运管所完成运管费征收1,321.59万元(含驾培25万元),占年计划的100.35%,同期相比上升2.57%;城区所完成运管费征收631.37万元,占年计划的100.54%,同期相比上升4.05%。
4、站场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实际完成站场建设投资3986.53万元,建成1个三级客运站、11个乡镇五级客运站、132个候车亭、240个招呼站,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二)抓好通畅工程,农村客运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认真组织落实上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运输发展的有关精神,深入实地调查我市农村客运发展基本情况、运营状况、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就农村客运候车亭建设、车辆车型的选择和乡村客运定额补助资金的发放等问题广泛征求各地村镇干部和经营者的意见,掌握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制定了《___市农村客运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度全市农村客运发展计划。2006年,全市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67条,新增客车164辆1561座,新开通127个行政村,行政村通达率提高8.9%达到75.3%,建成农村客运示范线10条,农村客运网络初步形成。
(三)加大科技投入,行业科技含量得到新提升。
一是圆满完成了全省道路运输行业“两证”换发在我市试点工作,为全省稳步推进“两证”换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___运管网”网站初步建成,全市运管系统财务软件全面升级,会计电算化全部规范达标。
三是在全市116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和150台营运客车上安装了gps营运车辆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或车载终端设备,以强化对运输全过程、全天候的监管。
四是建成驾培ic卡计时管理系统,并在全市驾驶员培训学校全面推广应用,对各驾校培训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驾驶员培训质量。
(四)加快制度创新,运输行业管理取得新突破。
一是成功举办行政许可听证会,积极探索行政许可新模式。去年,市处举办了“宜长线(高速)客运班线许可听证会”,得到了上级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经营者的普遍好评。枝江市运管所在改革行政审批方式上亦做出有益尝试。行政许可听证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市运管部门在行政许可方式改革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二是实行政府主导、政策先导、合力建设,全市站场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新态势。夷陵区政府率先确定了将新建农村公路与农村客运站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的新政策,远安县政府出台了《远安县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管理办法》。宜都市、长阳县积极拓宽建设投融资渠道,有效化解了建设资金难题;华信公司与宜化集团签约实行建管合作,使___市货运中心项目一期工程迅速投入建设并圆满竣工。此外,我们还积极争取国家重点项目支持,《___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已通过预审。
三是开展执法案卷评比,提升行政执法质量。2006年我们按季度对各运管所执法案件开展评比活动,从执法主体资格、违法事实认定、法律条款适用、执法程序完备和卷宗整理归档等五个方面,采取选送执法案卷参评、随机抽取案卷互评、结合年度总结选评等方式进行认真严格评审。通过开展执法案卷评比,使得我们及时了解并掌握全市运政执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加深了各执法人员对法律条款的正确理解及应用。
(五)加强市场监管,运输服务质量得到新提高。
一是道路运输“两证”换发工作进展顺利。在圆满完成全省“两证”换发程序调试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适时出台了换发“两证”实施方案并在《三峡日报》予以公告,通过短信互动的方式对广大经营者进行温馨提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6年全市道路业户已换证10382家,道路运输客货车辆换证15827辆,分别占应换发对象的49.1%和63.8%;已换证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率达100%,危货车辆《道路运输证》持证率、营运标志到位率均达到100%。
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一年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次大型交叉稽查行动,与恩施州运管处联手开展318国道恩施至___段运输市场秩序专项整顿,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开展了的出租车客运市场专项整顿,与市直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清理全市客货市场整治,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加强区域间市场监管联动,对重点地段、重点线路进行综合治理,逐步探索出系统内网络监管、部门间联动协管,整合资源、合力监管的新机制。2006年全市运政执法人员出勤22580人次,共检查各类客货运输车辆23798辆次,查处违规车辆3380辆次;暂扣证牌1767本(块),暂扣车辆1275辆次;补征运管费82.7万元,征收滞纳金107万元,罚款206万元;全年无一件行政复议撤销、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公路“三乱”和违法违纪事件发生。投诉处理、信访件回复、回告率达100%,疏运救助旅客400余人,为旅客挽回经济损失近3万元。全年未发生大规模群体上访事件,保证了道路运输市场的和谐有序发展。
三是开展服务质量规范达标活动,提高维修、检测、驾培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开展“机动车维修检测规范化达标活动”,是完善企业资质条件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2006年,我们对上年度验收合格的69家维修企业,积极向___市及各县(市)区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通报,及时推荐达标企业参加政府机关车辆定点维修,极大地推动了达标活动的全面开展。全市一、二类维修企业和检测站服务质量规范化达标面分别为84.72%、58.03%和90.91%。《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施行后,我们以宣贯部令为契机,针对我市各驾校实际情况,采取清理整顿驾校报名点和强化教练车、教练员的管理等方式,加强市场监管,规范驾校经营行为。共查处“黑教练车”6台、“黑教员”2人、撤除“黑教练车”副刹3副、2次异地培训考试倒卖学员、2人冒充运管和驾校人员签章报考《培训记录》等违法行为;通过在媒体公开曝光,使“黑教练车”失去生存空间,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全年全市共培训考试合格驾驶员15838人、营业性道路运输从业人员5319人(其中危货运输押运员313人)。
四是开展危险品运输专项整治,完善危货运输安全管理基础。去年,市处以组织开展全市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安全专项检查为抓手,大力整治危货运输市场秩序。实地查验危货运输车辆的技术状况、承运人责任险、gps安装、安全例检以及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资质等六个方面情况,共检查危货企业26家,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8份。并结合“两证”换发,全面清理危货运输企业资质条件,会同交警部门落实标志灯牌的制作安装,指导危货企业开展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新建应急救援预案15个,完善10个,开展实地演练4次,有效提高了企业和驾驶人员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置应对能力。
五是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运输服务质量的优劣。2006年,我们紧紧围绕新颁运输法规的宣贯,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运输方面,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组织全市运管所、客运企业、客运站负责人共200余人宣贯《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维修、检测方面,以贯彻《机动车维修管理规
运管处主任在2007年全市运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本文2007-04-04 22:30:00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8341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