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开展票据交易的意义与建议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n)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票据交易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金融工具,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以融资为基础、以自偿性为保证的短期资金交易或融资业务,通过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和回购等操作手段使市场筹资、投资更为方便,已成为各金融机构和企业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信用风险、增加资产收益的有效工具和改善服务的重要手段。由于票据交易业务适应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增加了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货币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票据市场发展概况
(一)发展历程。我国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982~1994年:票据推广使用阶段。我国票据业务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但在1994年以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没有真正形成规模。1994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在“五行业、四品种”的购销环节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授信、贴现和再贴现,票据业务才真正开始有所发展。
1995~1999年9月:票据市场制度建设阶段。以1995年《票据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有关票据业务的法规和制度,对再贴现政策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此阶段,再贴现利率大幅下调,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也有所改进与完善。
1999年10月~2003年6月:票据市场快速发展阶段。1999至2002年,商业汇票的年签发和承兑量由3840亿元增加到16139亿元;金融机构办理的票据贴现量由2400亿元增加到23073亿元(含部分转贴现),分别增长了3.2倍和8.6倍。
2003年7月至今:票据市场网络化阶段。2003年6月30日,“中国票据网”正式开通,为金融机构间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等业务提供报价、查询服务,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和防范市场风险,标志着统一的票据市场信息服务平台的成立。截至7月底,票据网成员从初期的328家增加到485家,累计发送报价741笔,累计报价金额4060.73亿元。2004年,全国商业汇票的累计签发量为3.4万亿元,累计交易量达4.5万亿元,贴现余额达1万亿元。
(二)票据交易市场的主要业务简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贴现、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业务等,兼具信贷业务和资金业务的双重属性。票据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另一金融机构转让的票据行为。票据回购是一种特殊的转贴现业务形式,是指金融机构将已贴现商业汇票向另一金融机构转让时,与对方达成协议,在约定时间将票据购回,自行办理票据款项托收的交易方式。
票据交易市场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各机构的流动性充足率、直贴价格、各金融机构对票据业务的重视程度、对未来市场利率走势的判断等,是机构博弈的结果。由于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已经将票据转贴现实质上默认为一项资金业务,因此,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较,票据交易价格主要跟随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变化趋势而波动,其收益比较稳定且高于债券交易市场。
二、农发行进入市场开展票据交易业务的意义
(一)增加头寸调剂手段,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农发行农副
农发行开展票据交易的意义与建议
本文2007-03-20 20:21: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8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