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市政府工作报告(前6年总结后5年工作目标)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__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2000年8月开始履职,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n)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过去六年工作回顾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六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致力于调结构、顺关系、打基础,全市经济呈现加快发展态势。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372.2亿元,与2000年相比接近翻一番,年均递增11.3%。财政总收入30.9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4.7%;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3.08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递增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8亿元,比2000年增加120多亿元,年均递增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年均递增10.3%,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总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街道)31个,比2000年增加23个;预计今年10个县市区的财政收入可以全部超亿元。丰城、樟树、上高先后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市”。
大开放主战略强势推进,工业经济成为加快发展的主导力量。坚持“三外并举、三产齐上”,开放型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外贸出口1.1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205.34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8.7倍、6.5倍和13.7倍。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经国家审核批准设立的9个园区,到2005年底累计入园企业818户,投产495户,实现销售收入139.2亿元、税收6.92亿元,奉新县工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初步形成医药、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电力能源、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和化工、纺织服装两大后续产业。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68亿元、195亿元和20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27%、29%、32%,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产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比2000年提高7.9个百分点,袁州区连续五年获省政府颁发的“工业崛起奖”。质量兴市、名牌兴企工作成效明显,“四特”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玉珠”大米、“金虎”保险柜获中国名牌称号,5种产品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69件商标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26种产品获江西名牌称号,23种产品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
农运会承办圆满成功,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举全市之力,迎难而上,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创造了“小城办大事”的辉煌,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省委、省政府的通令嘉奖,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以承办农运会为契机,大规模开展以城市改造、交通、电力、通信、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85亿元。__机场建设项目列入省“十一五”规划并启动前期工作。省重点工程昌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20国道宜万、万大线改造完成,改建国、省道和干线公路978公里,改建县乡水泥(油)路3647公里,1076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占建制村总数的49.8%,比2000年提高3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4.8%提高到2005年的32.8%,城市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公里,建制镇发展到97个。城市建设飞速发展,2003年以来共投入资金65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额的6倍,其中__中心城区投入建设资金2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通过迎农运、创“三城”,建立综合执法、联创联建、市民自治“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相继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和双拥模范城,今年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城市道路交通一等管理水平城市称号,实现了江西省“零”的突破。环保执法监督不断强化,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7条主要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在三类水标准以上,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县市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靖安县被列为全国“生态工程建设示范县”。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实施扶贫规划项目434个,脱贫人口达5.57万人。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完成投资6895.36万元,28.14万人告别“喝水难”的历史。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3.6万个,完成村庄整治920个,建成省级文明村镇示范点15个、全国文明乡镇3个,“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在全国得到推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高安八景镇上堡蔡家村被列为全国四个村庄整治试点村之一。
“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十五”期间,财政支农支出累计达14.4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5.7亿元;2004、2005年共发放农民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12亿元;从2002年开始,先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取消屠宰税和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减免林业规费等,累计为农民减负5.92亿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08亿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8亿元,基本完成重点圩堤加固整治和15座大中型水库、32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争取土地整理资金1.49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面积13.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5%,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分别达到418万亩、34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3.7%、69%,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6.2万吨,比2000年增加19.7万吨。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2005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8%,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1.3%,十大主导产业实现综合产值45.58亿元,高安市被评为2005年度“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单位”。全面启动高产油茶林建设项目,新增高产油茶林面积10万亩;大力推进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工程,栽种杨树3200万株。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铜鼓县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
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改革活力进一步显现。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优化环境、优质服务”活动,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诚信__”,分年度开展“发展环境创优年”、“规范服务效能年”、“和谐环境诚信年”活动。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形成网络,基本建成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行政服务平台,市招投标交易中心、市行政投诉中心组建运行。市直事业单位改革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启动并顺利推进,市本级新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框架正着手构建,乡镇机构改革和“乡财县代管”试点扎实推进,市县乡财政分配关系更加明晰。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基本结束,改制面达94%。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进展顺利。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稳妥推进,2005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盈利1180万元。积极推进全民创业,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2.5亿元、税收16.8亿元,五年来年均递增19%和37.4%,税收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4.4%。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436元和97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9.9亿元,比2000年末增加153.4亿元,人均增加2816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6.98平方米和35.03平方米,比五年前增加15.09平方米和2.71平方米。全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基本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快速增加。全面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成功组建__学院和__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4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专业技术人才由2000年的6.6万人增加到9.8万人,__学院获准设立了全市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投入3.35亿元兴建中小学校舍66万平方米,为1775所农村学校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县市区全面通过省政府开展的“两基”复查年检,在全省评出的10个先进县市区中我市占6个,宜丰县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普通高考应届生二本线以上人数连续8年列全省第一。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小平小道》和《价廉物美》等一批体现地方特色、展示__风貌的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章。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信息网建设全面完成,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跃居全省前列,万载县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我市运动员杨文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冠军,实现我国水上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队的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居全省第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跨入全省综合先进行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获全国先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绿色养老工程”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大文化产业顺利启动,初步确立了__中心城“一带五区六中心”的总体发展框架,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提速,2005年全市旅游业综合收入19.19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5.16%,比2000年提高2.6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就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25.
换届市政府工作报告(前6年总结后5年工作目标)
本文2007-03-18 00:00:00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81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