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入结构看券商业务拓展与创新
中美券商大的业务种类相同,但美国券商行业细分深入,券商收入来源更加丰富多样,业务的内涵与中国有本质区别。
从收入结构看券商业务拓展与创新
暨南大学金融系 吴志峰
在当前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中唯一具有确定性的就是证券公司经营的困境。显然,证券公司尚未完全适应二级市场从高峰跌落低谷的现实以及利润平均化的趋势,经营环境又抑制了证券公司创新求变的能力和雄心,中国证券行业正同时面临衰退和边缘化的双重困境。客观地说,造成这种困境的真正原因并非市场衰落,而是因为证券公司从未改变过单调的赢利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和重组各个赢利因素,其实质在于将证券业务行为简单化,从而不能充分发挥投资银行这个金融市场最活跃中介的作用。
一、中美券商收入结构比较
收入结构是指券商营业收入种类及各自所占的比例。通过对中美券商收入结构的比较可以看出其赢利模式的差异。
总体比较。
表1 中美证券业收入结构比较
中国证券业(2001) 收入比重(%) 美国证券业(2001) 收入比重(%)
佣金收入 51.61 佣金收入 23.70
金融往来收入 14.88 自营收入 22.80
自营收入 13.21 投资银行收入 13.82
利差收入 10.74 顾问费、资产管理 11.66
发行收入 5.03 利息及其他相关收入 9.68
其他收入 4.53 研究、期货、基金销售及其他收入 18.86
注:国内数据为2001年全国97家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构成,美国证券公司数据为2001年证券业整体数据。资料来源:转摘自何诚颖等,2003,《证券市场导报》9月号,第40页。
由上表数据可看出,中美券商收入结构明显不同。中国券商来自经纪业务佣金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50%,由于金融往来收入以及利差收入也与经纪业务的客户保证金有很大关系,因此中国券商严重依赖经纪业务的收入(接近80%),而来自投资银行和自营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仅为5.03%和13.21%,对总收入的贡献较小。相对应的是,同样是整体数据,美国券商经纪佣金、投资银行、自营及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收入比例较为接近,反映美国券商收入来源多样,在收入结构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2.个别比较。
由于总体比较可能无法反映个体的一些特征,在此根据公开数据比较中国的中信证券、宏源证券与美国的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之间收入结构的异同。
表2:中信证券与宏源证券的收入结构
中信证券 宏源证券
2002 2001 2002 2001
收入
(亿元) 占比
(%) 收入
(亿元) 占比
(%) 收入(亿元) 占比(%) 收入
(亿元) 占比(%)
佣金 2.64 31.9 4.80 25.2 1.01 31.5 1.02 31.4
承销 2.07 25.0 1.85 9.7 0.14 4.4 0.06 1.9
自营 0.32 3.9 4.87 25.6 0.36 11.2 1.33 40.9
金融往来收入或利息 2.50 30.2 4.21 22.1 0.60 18.7 0.54 16.7
资产管理 0.28 3.3 2.87 15.0 0.89 27.7 0.26 8.1
其他 0.45 5.7 0.41 2.4 0.21 6.5 0.03 1.0
总营业收入 8.26 100 19.01 100 3.21 100 3.26 100
数据来源:各券商2002年报
由表2可看出:作为大券商的中信证券比作为中小券商的宏源证券收入结构更合理,对经纪佣金的依赖性稍小,并且投行承销收入在弱市中给营业收入作了很大贡献,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同时股市的低迷似乎对大券商的打击更大,中信证券的营业收入由2001年的19亿元大幅下降至2002年的8亿元左右,降幅接近60%,而宏源证券同期营业收入降幅还不到2%,原因在于中信证券自营、资产管理和经纪佣金等项收入均大幅度下降,而宏源证券的经纪收入水平虽低,却很稳定,而资产管理和承销收入的上升抵消了自营收入的下降。
表3:摩根斯坦利、美林和高盛的收入结构
摩根斯坦利 美林 高盛
2002 2001 2000 2002 2001 2000 2002 2001 2000
收入
从收入结构看券商业务拓展与创新
本文2006-12-10 00:00: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7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