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是传统汇兑结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步发展了票据承兑、代理发行、信用卡等业务。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已意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中间业务的品种、规模和收入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2004年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389亿元,而1995年仅为69亿元,年均增长 25.6%。但总体上看,国内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面不广,收益比例低,中间业务的功能远未发挥出来。无论从市场发展的需要,还是从银行自身发展的能力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中间业务技术含量低。在商业银行已开展的一系列中间业务中,可分为高附加值和低附加值两类产品。类似于代收水电费、代发养老金等代理业务属于劳务型品种,银行投入较大,获得的收益却不多。相比之下,那些与资本市场联系紧密的业务,则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如基金托管、个人理财等新兴业务,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方面,正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薄弱环节。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业务类、结算类、电子汇划类、代理保险基金类这些技术含量小、收费比例低的业务,智能型、科技型、高附加值的信息咨询、投资理财、金融期货、代保管等中间业务较少。
二是中间业务规模小。2002-2004年,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3.8%提高到8%,中间业务占比仍然偏低。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达到14%,其他三家银行均在10%以下。而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据有关统计,2002年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38.4%,日本银行由24%上升到39.9%。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无论从规模
加快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本文2006-11-13 23:11: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7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