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分析论文
□ 作者:1、河北农大水产学院 2、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秦皇岛卫生学校 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王海英1 周秀娟2 赵艳芹3
▲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和谐社会目标下城乡统一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0502035)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公共品的内涵,并指出了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 公共品供给体制
农村公共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畴内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私人不愿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如农村的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具体包括:农村的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供水、供电、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综合整治,防灾减灾、气象、公共科技资源与服务、病虫害防治,行政、法律和农村社区服务等。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
供给责任不清,农民负担过重。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农村纯公共品应由政府免费提供;对于农村准公共品的提供,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公共品的基础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政府仍然应发挥主导作用。可在实际中,政府与市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责任划分上不尽合理,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或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的公共品成本,却完全由农民承担;本来应该由上级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却通过政府权威转移事权交由下级政府提供,其负担还是落到乡政府和农民。如民兵训练属于国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公共品,却下放给乡镇。这样做的必然后果是乡镇政府事权大于财权,乡政府在事权无法转移的前提下,通过权力敛取不合理的收入以应对不合理的事权,使农民承受着与政府提供的公共品不相称的负担。
制度内外供给交叉,缺乏约束。农村公共品的制度内供给是指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是通过税收筹集,并纳入国家公共收支系统来进行的;农村公共品的制度外供给是指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既不通过税收筹集,又不纳入国家公共收支系统。在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上,农民既要承担制度内公共品供给成本,也要承担制度外公共品供给成本,特别是由于缺乏约束,承担的制度外公共品成本增长过快。在制度内,农民不仅承担了农村公共品增长的成本,而且承担着城市公共品增长的成本,“三农”剩余从农村农业部门大量流入城市工业部门,转变为工业利润和城市居民补贴的政策工具,从而减少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自有资金来源。在制度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原来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被打破,中央政府下放了事权,却没给予地方相应的财权,在规范的转移支付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各级政府为了提供公共品特别是农村公共品,都力求扩大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收费,自求资金平衡,使农民负担的制度外公共品供给成本迅速增加。但由于农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导致一些地区农村的公共事业建设主要靠向农民收费和集资来解决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分析论文
点击下载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支农对策分析下一篇: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税制设计论文
本文2006-10-20 22:33: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7171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