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治理理论及其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摘 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治理理论移植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治理理论本身的缺陷和中国具体国情,善治的实现困难重重。文章提出要真正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发挥党组织、人大、政协的启蒙、整合作用是中国现阶段最有效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治理;善治;中国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c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05-00
自从世界银行首次提出“治理”一词后,治理理论如同一股强劲的风暴席卷全球,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新模式。因此,许多学者将其作为中国改革走出困境的一条新途径,但这一西方的“舶来品”本身并不完美,它也可能失灵,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影响更大;加之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所以在运用治理理论过程中,必须将其合理成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能盲目套用,否则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一、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征
(一)有关治理的若干理论界定
“治理”,英文为governance,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在1989年世界银行关于非洲的报告中,“治理”一词首次出现;世界银行1992年度报告的标题就是“治理与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一份名为“促进参与发展和善治的项目评估”;联合国有关机构还成立了一个“全球治理委员会”,并出版了一份名为《全球治理》的杂志。短短十几年,治理迅速发展成为一套内容丰富、适用广泛的理论。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如政治、行政、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并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治理理论虽然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治理一词的确切定义在理论界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作为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罗西瑙将治理界定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另一位研究治理的学者格里·斯托克提出了五种关于治理的观点:
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系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2.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
3.治理明确肯定了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的权力依赖;
4.治理指行为者网络的自主自治;
5.治理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政府可以动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控制和指引,而政府的能力和责任均在于此。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合作伙伴》中,将治理概括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二)治理的核心内容与特征
从多位学者和各种机构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其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突破零和博弈,实现双赢的一条新道路,即它在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上,由
【关键词】治理;善治;中国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c9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6)05-00
自从世界银行首次提出“治理”一词后,治理理论如同一股强劲的风暴席卷全球,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新模式。因此,许多学者将其作为中国改革走出困境的一条新途径,但这一西方的“舶来品”本身并不完美,它也可能失灵,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影响更大;加之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所以在运用治理理论过程中,必须将其合理成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能盲目套用,否则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
一、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征
(一)有关治理的若干理论界定
“治理”,英文为governance,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在1989年世界银行关于非洲的报告中,“治理”一词首次出现;世界银行1992年度报告的标题就是“治理与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一份名为“促进参与发展和善治的项目评估”;联合国有关机构还成立了一个“全球治理委员会”,并出版了一份名为《全球治理》的杂志。短短十几年,治理迅速发展成为一套内容丰富、适用广泛的理论。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如政治、行政、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并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
治理理论虽然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治理一词的确切定义在理论界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作为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罗西瑙将治理界定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另一位研究治理的学者格里·斯托克提出了五种关于治理的观点:
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系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2.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
3.治理明确肯定了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的权力依赖;
4.治理指行为者网络的自主自治;
5.治理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政府可以动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控制和指引,而政府的能力和责任均在于此。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合作伙伴》中,将治理概括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二)治理的核心内容与特征
从多位学者和各种机构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其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是国家与公民社会突破零和博弈,实现双赢的一条新道路,即它在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上,由
试论治理理论及其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点击下载
上一篇:执政党的历史方位和使命的清醒认知下一篇:论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本文2006-10-15 14:36: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7115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