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市场化和市场经济运行的日趋法制化、规范化,审计风险不再是一个理论概念,它已实实在在地摆到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面前,并成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所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只有充分认识和积极防范审计风险,才能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本文拟就国家审计风险的涵义、基本特征、主要成因及对策思路等方面的内容加以探讨。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过程的缺隙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而总存在着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结果的各关系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既然是“主观”与“客观”的一种偏离,那么就有可能从两个方向发生偏离:一是把客观上是正确的东西判断为错误的,即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二是把客观上是错误的东西判断为正确的,即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在审计实践中大量产生的是后一类审计风险,也就是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从审计理论和实践看,审计风险总表现为某些基本特性或特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又有其特殊表现。主要特征有: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都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审计风险是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实际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时代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审计风险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和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推广,各类会计软件开发与升级,计算机审计风险日益突出。适时提高审计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课题。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
浅议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本文2006-07-01 17:24: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6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