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院2006年行政工作报告范文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06-06-19浏览:2223下载154次收藏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行政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院长**委托,现在,我代表**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钢职教中心)向第*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行政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十五”和2005年学院主要工作
 (一)“十五”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是学院发展史上不同寻常的五年,是学院开始重大战略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五年。
“十五”期间,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在**省教育厅和攀钢(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自寻压力,负重奋进,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始终坚持“服务攀钢、依靠攀钢、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攀钢职教中心的基础上成功地改制为**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整体跨入了普通高等教育行列,成为了普通高等院校中的一员,开始了迈向兴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漫漫征程。
“十五”期间,学院依据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围绕学院建设攀钢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和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目标,对照学院“十五”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总结经验,正视差距,深化改革,狠抓落实,顺利实现了“十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
——“十五”末,学院学历教育在校生已达到6049人,其中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2564人,与“九五”末的2000年相比,学历教育规模增长了33.5%;2005年职工培训3436人次,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3064人次,增长率为823.7%; 2005年职工技能鉴定2669人次,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034人次,增长率为320%。“十五”期间,学院为社会共计培养合格学历教育毕业生8119名,其中普通高职976人,中专3339人,成人本科115人,成人大专2362人,成人中专1327人;为攀钢开展各级各类职工培训15659人次。
——“十五”末,学院有专兼职教师334人,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5人,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了36.36 %;本科学历258人,比2000年增长73.15%;专科学历50人,比2000年减少了60%。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74人,比2000年增长196%;高级讲师类职称27人,比2000年减少了15.6%;讲师类职称180人,比2000年增长了7.8%。2005年学院享受“双高”待遇教师86人,比2000年增长了152.94%。
——“十五”期间,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金属压力加工”专业被批准为**省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电机拖动及控制》、《VB程序设计》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十五”期间,学院共完成教育科研课题9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部委级课题2项,市地级课题6项;开发和完成了工程和技术应用科研项目3项,承担并完成了公司erp系统的部分开发任务。学院教职工共发表论文208篇,其中在全国性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64篇,在地方性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44篇;在发表的论文中有5篇被《ei》数据库收录,1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47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共编写专著、教材38部,其中公开出版13部,校内印刷使用25部。“十五”期间,学院科研成果共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市(地)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8次,四等奖3次。
——“十五”期间,学院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学院先后对两栋教学楼、两栋学生宿舍、一栋实验楼、校园环境如道路等进行了改造;新建了七号学生公寓、两个标准型塑胶运动场和一个体育馆;期盼已久的实训大楼也已开工建设。学院相继完善了4个多媒体教室、1个电子阅览室等实验实训条件,新添实验、实训设备768台(套),新建数控实训基地1个,新增的实验、实训、电教大型设备、计算机及配套设备、图书达668.18万元。
——“十五”期间,学院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分配结构更趋科学合理。2005年职工人均收入22198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人均增长了4932元,增长率为28.56%;2005年在岗职工人均收入28029元,比2000年人均增长了9793元,增长率为53.7%。
——“十五”期间,学院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和服务学院中心任务,着力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好,把教职工积极性调动好,把广大学生教育引导好;致力于学院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为学院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特别是去年开展的先教活动,真正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师生员工,促进学院工作”的目的,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普遍认可。“十五”期间,学院共发展党员293名,其中教职工党员65名,学生党员228名,另外,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200多名。原教学第一党总支连续5年被评为“攀钢(集团)公司尖子党支部”;教导党总支与机械工程系党总支相继荣获了“**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内开展的“先锋旗帜”活动和“义务奉献”活动成效显著,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2000多人次为困难学生捐款35000多元,为困难和重病职工捐款20000多元。在学院各类先进中党员占85%以上,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学院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2005年主要工作总结
2005年是学院“十五”规划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学院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向高等学校转型的关键之年。2005年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强基固本,蓄势待发,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按照高等教育管理要求,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速运行机制转型
——根据学院改革工作的整体要求与部署,2005年下半年实施了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目前学生工作按照院系二级管理模式运行正常,该项改革进一步发挥了系部及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方位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格局。
——为进一步精简机构、理顺关系、优化资源、提高效率,学院推行了以构建科学、高效管理体系为目的的学院机关改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关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公司,2006年方案将正式实施。
——根据高校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要求,学院继续深化了以调整教职工结构、精干人员队伍、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职工离岗休息工作,进一步扩大了职工离岗休息的范围。
——启动了领导干部竞聘上岗工作,对基础部基础室主任进行了公开竞聘。该项工作的成功举行有力地推进了学院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教职工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积极推行降成本、增效益的“全面预算管理”,定期组织召开财务分析和预算管理会议,学院各部门费用控制意识得到普遍增强,财务费用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认真贯彻(集团)公司要求,主动适应公司集团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学院管理行为,特别是将原学院基金奖并入缴费基数,为职工带来了好处和实惠,受到教职工的认可和称赞。
2、顺利完成两大评估任务,积极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5年,学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两大评估。同时,结合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和学院的办学实际,科学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学院的未来发展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8月11-12日,由**省教育厅高教处领导带队,**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工作专家组一行5人来到我院,对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学院申报的理化、机械基础、电工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电气技术等五个实验室全部被评为合格,成为了全省三所通过该项评估的高职院校之一。
——10月24-28日,受**省教育厅委托,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9人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了评估。专家组在5天的时间里,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深入班级听课、专业分析等方式,对评估体系的36个观测点进行测评,全面考察了学院的办学思路、师资队伍、教学工作、办学设施、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与创新,专家组认为学院办学特色鲜明、成绩显著,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根据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川委发[2005]16号),结合学院办学客观条件和需要,制定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讨论稿)。
3、教学、科研和育人工作成绩显著,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顺利完成了第十届“耕耘杯”教学竞赛,对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电子课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院教管部门坚持开展教学常规检查与督导,认真做好每天的教学巡视、晚辅检查,定期对教学日志、教案检查进行通报,确保了教学秩序的正常化,促进了教学管理的制度化。
——起草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和科研“十一五”发展规划》、《**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和《**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条例》等科研规划和规章制度;组织了2006年度攀枝花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攀钢(集团)公司管理与创新项目的申报工作。
——《高职高专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由**省人民政府表彰的2004年度**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钢铁企业高级技术工人培养模式的运用》项目获得2005年度**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职业教育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大力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简称“并重”课题)和《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课题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获得立项。其中,“并重”课题的主题报告已经完成,其余两项课题正在研究之中。
——《制造业新产品开发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与软件开发》项目被正式列入攀枝花市2005年科技计划之中,这是学院首次获得的攀枝花市科技计划项目,实现了学院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科研课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党员与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研究》的研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之子课题《**省及成都市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整理工作已经完成。
——与攀钢(集团)公司劳动保险部合作承担的攀钢(集团)公司2005年度管理与创新项目《攀钢职工培训制度整合与优化》、《攀钢技师培养与考评》和《攀钢创建学习型组织100问》已按期完成。
——开展了学院第六届科研成果评奖,共评出获奖成果127项,其中论文99篇,教材、专著19部,课题9项。此次评奖,在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更好地营造学院学术氛围、推动学院科研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了《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加大了学生工作管理力度,学生严重违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院学生精神面貌明显好转,2005年涌现出王朴同学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
——学院坚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赛区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学生田径代表队参加全省高职运动会获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参加庆祝攀枝花建市四十周年演出得到主办方的高度评价;学院学生会首次当选为新一届省学联委员会单位。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重视,我院享受国家级、省级奖助学金的学生人数和金额大幅度上升。2005年学院享受该奖助学金的人数为179人,比2004年增加了170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院2006年行政工作报告范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