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向说到通幽诗
从意象说到通幽诗
策 划 许华 三叶草
编 剧 三叶草
主 持 人 陈莎
摄 像 田军
制 片 詹浩
编 审 杨云清
(0)
[ 工作台。
[微笑的主持人。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开卷有益》又与大家见面了,我是主持人陈莎。很高兴与大家在节目中讨论读书。有许多成语,如: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偷光,挑灯夜读,都说的是读书。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与一个人的事业有些什么样的关联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些学业有成的专家学者,看看他们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
(1)
[舒缓的古典器乐。
[曲阳路与西大路交界处,宽阔的街道一侧,是一个带有栅栏的院落,公寓四楼,居住着段友工先生。
画外音:在金色的读书季节,我们携带着冬天的温暖,寻访着梦泽读书人。
(2)
[低矮的书桌上杂乱地堆放着书籍。
[一本打开着的书,主题是有关意象论说的文章。
[一个人的背影,他几乎匍匐在书桌上。随着空间的缓缓移动,可以看到,段友工正在书上作着阅读记痕。
画外音:这是段友工先生的家。段友工以其文艺评论蜚声海外,因其无人替代的艺术修养,故而与左德承、王前民一起,被我县文化界称为“云城三怪”。
(3)
[台湾文学杂志《创世纪》。
[《创世纪》文章的署名。
[大陆权威学术杂志《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文章的署名。
[极具特色的《滴水大千》系列哲理小品。
[《滴水大千》文章的署名。
画外音:段友工先生有许多笔名,如:淡远、余鸣、云淡、恒河一沙等。
(4)
[现场采访之一:段友工先生谈笔名。
主持人:您的这些笔名都很有意思,能向观众朋友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段友工先生解释自己的笔名。
(5)
[过渡采访。
主持人:我觉得“云淡”就是一种宇宙的美景。
段友工:这很正常,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美学概念,一个关于意象的学说。
(6)
[打开着的第110期《创世纪》杂志封二,左侧引人注目地刊印着一大批台湾、大陆、美国、菲律宾、荷兰、新加坡、韩国著名作家。
[翻动着的书页。
[《创世纪》第110期第73页右侧,显著的标题:《中国古代意象说述评》与文章
从意向说到通幽诗
本文2005-04-08 11:16:00发表“节目游戏”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