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工业企业标准化创新管理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06-04-17浏览:2962下载185次收藏
浅谈工业企业标准化创新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入世"以来,迫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我国工业企业对标准化管理更加重视。但是,工业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活动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才能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很多企业对此并不十分清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工业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标准化管理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1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现状[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
1.1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取得的成绩
  新中国成立54年来,企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在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标准的同时,企业制定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第二,建立了专、兼职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第三,建立了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组成的较为健全的企业标准体系;第四,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和经济责任制挂钩,促进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五,为与国际接轨。企业开始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开展其他区域和行业的认证活动,同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其中重点行业国际标准的采标率已近70%,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第六,为适应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企业开始贯彻实施绿色标准,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
1.2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们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暴露出很多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标准化竞争的意识不强,观念落后,管理者没有把标准化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战略途径。大企业安于现状,中小企业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以及计量检测手段落后,不能有效贯彻和实施标准。一些小企业甚至还处于无标生产状态。第二,企业标准体系不健全。有的企业只重视产品标准的制定和贯彻,忽视与产品标准配套的其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标准修订周期长,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差,不适用市场需要。第三,迁就落后的设备和技术,不善于参照国家标准制定企业的内控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率还比较低。第四,管理机制落后,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少,缺少适应新形势的具备综合素质的标准化管理人才。第五,企业认证搞形式主义。将质量认证当作广告宣传,真正从改善质量管理着想的企业并不多,认证效果不理想。
我国工业企业要想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只满足于学习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实际状况,在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是我国工业企业取得标准化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
2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涵及战略意义
2.1标准化管理创新的内涵
所谓标准化管理创新,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我国人世之后,企业必须改变标准化管理现状;以建立差别优势,更好地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标准化管理的观念、标准及标准体系、模式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赋予新的涵义。
企业要真正理解其内涵必须掌握以下几点:首先,企业标准化管理创新的依据是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创新要以更好地满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工业企业标准化创新管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