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为什么到康乐(景古地区)
红军长征为什么到康乐(景古地区)
丁 正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被迫迁到江西瑞金苏区中央根据地后,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直接导致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了长途战略转移和行军征战,即长征。在经过千难万险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于1935年6月中旬,在岷江以西的懋功达维地区,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自1935年8月上旬至9月初,在四川阿坝、班佑、巴西、阿西地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红一方面军主要领导与张国焘就北上、南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9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红一方面军的第1军、第3军及军委纵队脱离险境北上,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结束了长征。9月中旬,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全部及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5军、第9军折返南下。1936年7月中旬,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在四川甘孜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并开始北上。8月9日至9月30日,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2师,经临潭新城进入康乐景古地区休整。期间,召开驻地军民团结大会,宣传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抗日主张,筹措抗日经费,组织群众打土豪分钱粮,接济当地贫苦农民,帮助建立了1个苏维埃区政府,5个苏维埃乡政府和2个抗日军义勇军独立营。
——民国时期景古地区的地理位置
地处康乐南部的景古,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443年(即北魏太平真君4年),太武帝拓跋焘统治时期,在此地筑城(当地人习惯称“旧城”)设置水池县。公元607年(即隋大业3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时期,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水池县隶属枹罕郡。唐朝初期,更改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废除水池县。
据《金史》记载:金初,临洮府辖三县、一镇、一城、四堡。一城,即景古城。公元1142年(即金皇统2年),金熙宗完颜亶(dan)统治时期,临洮府在水池城以西不到一公里的角麻墩山脚下南面台地上,修筑了一座城廓。城廓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墙高约10—15米,顶部宽约6米,底部宽约10米。城内设有专门从事中药材、蓄产品、日用品的店铺和集市,并派兵驻守。此城即成为由岷州、洮州向北通往河州、狄道州交通干道上的商贸集散地和战略重镇。又因此城地理位置险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地方驻守官吏大赞此城“雄踞汉蕃要道,自此金汤永固”!景古之名,即由“金汤永固”之意演绎而来。
民国时期的康乐景古地区,是以朱家山及尕路梁为界,包括五户、景古、莲麓三个纯汉族聚居区在内的整个南部地区。
朱家山,系白石山(位于临潭冶力关、八角和卓尼康多交界处,海拔3786米)支脉,北离康乐县城20余公里,海拔2371米,以康乐五户马家壑岘与临洮潘家集尕路交界处为中点,其山脉向东南经康乐与临洮交界的紫松山、景古阿姑山至洮河沿止;向西北经康乐与临洮交界的水家山、五朝山、营盘山至虎关夏牟山、温家山,又折向东,至临洮西坪止。既是康乐与临洮分界线的界山,又是两县汉、回族聚居地的地理分界线。朱家山以南的景古地区,因传统生活习俗方面的差异,国民党康乐地方当局及马步芳驻军对此地的控制较为疏松。此界以北,是以回族为主的回汉杂居区,受马步芳驻军的严格控制及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反动宣传,对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有不同程度的误解和偏见。
景古地区东邻紫松山、洮河与临洮、渭源接壤,南靠莲花山、白石山与临潭、卓尼相连,西面和北面是康乐县草滩乡地界。景古城雄居于兰州经临洮、过康乐,到冶力关通往甘南藏区的交通要道西侧200—300米处,是康乐南部重镇,五户、景古、莲麓区域内的民俗文化和农副商贸中心,战略位置非常突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红四方面军第4军长征先遣部队第12师选择景古地区作为短暂休整的驻地,是经过充分的考虑分析判断而做出的正确的决定。
——两河口会议确定红4军长征先遣队控制景古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于1935年6月12—14日在懋功(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南部的夹金山、达维地区会师后,为了统一北上战略方针,中共中央政治局、中革军委于6月26日在四川省懋功县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这一问题。经过3天的激烈讨论,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周恩来报告中提出的北上方针。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发出了第一、第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五项决定,其中第3项提出:“必须派出一个支队向洮河、夏河活动,控制这一地带,使我们能够背靠于甘、青、新、宁四省的广大地区,有利的向东发展”【1】。此处所指“洮河”,即为岷县、临潭、临洮南乡和康乐景古地区等广大区域。
——在景古周边地区发起的岷洮西固战役
1936年8月5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根据中央政治局的指示和当时的形势,决定由红二、四方面军于8—9月份组织发起夺取岷州(今岷县)、洮州(今临潭县)和西固(今宕昌县)的“岷洮西固战役”,主要目标是控制上述地区,以利继续北进,实现红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遵照党中央指示,红二、四方面军对实施“岷洮西固战役”作出了具体军事部署:全军组成3个纵队,向岷州、洮州、康乐景古地区和临洮南部地区发起进攻。其中,红四方面军所属的第4军、第31军为第2纵队,以夺取洮州旧城消灭该地敌人为主要目的,成功后主力向临潭新城、康乐景古地区、临洮南部地区方向活动,并以一部向夏河县、临夏县区域发展,以掩护全军左后侧。3个纵队按照军事部署,于8月9日先后从若尔盖县包座、巴西、阿西及迭部县俄界一带出发,向敌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第2纵队在徐向前、陈昌浩统一率领指挥下,分别向洮州、康乐(景古地区)、临洮、渭源、通渭发动进攻。8月14日,第4军第12师在师长张贤约、政委胡奇才率领下,一举攻克了洮州新城(民国临潭县政府驻地)。随后,第12师主力部队分别于8月16日和8月24日,前后抵达景古地区的莲麓地寺坪、斜角滩、缐家湾,景古杨家河、景古城,五户丁家滩等集镇和村庄,奉命驻扎休整。
至9月7日,岷洮西固战役结束,这次战役历时34天,是红二、四方面军走出草地后进入甘肃南部地区的一次大规模的作战行动,红4军第12师控制了景古地区除五户滩至朱家山之外的大片区域。第4军其他各部及第31军所属各部主力按照作战部署,先后攻占了洮州、漳县、渭源、通渭等4座县城,控制了岷州、陇西、武山、西固、临洮南部、康乐景古地区的广大农村地区,为立足上述地区及县城进行短期休整、保障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注解:【1】力平、余熙山、殷子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中央党史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176页。
红军长征为什么到康乐(景古地区)
本文2024-05-21 10:14:04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42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