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西部农村地区反邪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23-05-10浏览:2484下载234次收藏

西部农村地区反邪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邪教是当今社会的精神毒瘤,破坏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法轮功、全能神……这些邪教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它名义来散布歪理邪说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邪教是一种社会邪恶力量,绝对或神话了的教主崇拜,宣扬具体的末世论,打着拯救人类的幌子,编造歪理邪说,对信徒实行精神控制和摧残,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满足私欲,秘密营私,危害社会;邪教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鼓吹“世界末日论”、“一切靠神的恩赐”、宣扬“吃福粮”、“信主可以免灾、祷告可以治病”等歪理邪说,导致生病不去医院看病、吃药,造成伤残、精神失常,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邪教侵蚀群众的思想,损害群众的身体健康,破坏群众生产生活和家庭和睦,给农村群众带来了心理和身体上的极大伤害,制造了大量的不和谐因素,严重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反邪教;问题及对策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教育群众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倡导“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学习更多、更广的新科技,用科学来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增强识邪、拒邪、防邪的意识和能力,让邪教在西部偏远农村地区没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推翻邪教的存在。 

一、当前西部农村地区存在邪教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大大增强,许多高新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我国还属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还不高,在西部地区大多数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农业生产、耕作、机械化水平等方面还不高,大部分地区还“靠天吃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遇到天灾人祸就给他们造成了很大困难,精神上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产生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热衷于求神拜佛的愚昧现象、也给邪教组织的萌生和蔓延滋生了土壤;其次,人们文化水平较低,不能科学正确的认识一些自然、社会现象,不用科学方法,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一些人民群众在生病后不去医院有效救治 ,把希望寄托于一些巫婆、神汉,或者通过修炼邪教而达成治病救人的目的,给很多迷信邪说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再有,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领域空间少,大多数人民群众过着三点一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精神层面匮乏,缺乏辨别邪教的能力,一些非法团体和邪教乘虚而入,利用“治病”“保平安”“圆满”等歪理邪说拉拢不明真相的群众,要求交纳“奉献款”、“拜师费”、向神“献爱心”,进行敛财,甚至提出“末日谣言”、“花钱买平安”等言论进行大肆敛财,在多地制造恐慌,制造众多惨案,而邪教头子用这些钱财大肆挥霍,过着极其奢靡的生活。

二、当前西部地区农村反邪教工作的对策

     邪教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破坏性和顽固性。他们不仅编造歪理邪说,制造思想混乱,毒害人民群众的思想,扰乱人民群众的信仰,戕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坏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阻碍生产发展,制造恐怖事件,破坏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邪教不仅精神控制,诱导“放下生死”、“升入天国”来盘剥信徒钱财,非法谋取暴利,践踏人权、残骸生命,扰乱社会治安,而且制造敌对政治势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对邪教的治理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的打击取缔只是治标,要从根本上遏制其发展,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治理。

(一)加强基层反邪教协会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辉诗篇,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走上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开创了恒古未有的宏图伟业。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保障,但是,“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打着“合法”宗教的幌子,不断地拉拢和发展不明真相的群众为邪教成员,危害群众的生命、健康及安全。如何发挥基层反邪教在反邪教斗争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反邪教组织体系建设。加大县科协反邪教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基层反邪教网络化管理水平,各村、社区有网格化管理的反邪教兼职网格员,加强对村“两委”反邪教工作培训,要把反邪工作纳入基层党政考核,从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制度上不断加强村两委反邪教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基层政权意识、为民服务意识。要通过党员干部、社区人员、基层骨干宣传党和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点;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形成上下联动的反邪教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反邪教斗争的社会效果。

(二)加强对西部偏远地区项目扶持力度。  

    产业发展达到新水平,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稳定提高。基础教育、医疗保障等基础公共服务得到长足发展,普及科学知识,繁荣文化事业,丰富西部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让邪教组织没有滋生的土壤。

   (三)加强媒体网络等大数据的监管力度。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全球化所带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为邪教的蔓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传播渠道,利用公民言论自由权而肆意非法传播。要通过法律法规和加强对公共信息系统和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防止邪教滋生,要利用各种新媒体网络的作用来批判邪教思想、邪教邪说,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一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浩然正气,在全国各界掀起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求索之风,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抑制邪教的滋生蔓延,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依法治邪,增强法治意识。                                                                                                                                                                                                                                                                                                                                                                                                     

 在同邪教作斗争的过程中,要强化运用法律的手段。依法治邪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处理好依法治邪与团结教育大多数、提高公民素质以及综合治理的关系。一方面要强化法治意识,推进防范处理邪教工作法治化进程。坚持法治思维,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法,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自觉地把法律作为处理各种邪教问题的准则。其次,遇事找法,处理各类邪教案件问题,都要找法律依据,问问法律是怎么规定的,看看提出的处理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最后,办事处理依法。尤其是邪教案件的打击、取缔、审判等各个阶段,必须以法律规定的手段和程序规范行动方式,必须严格按照司法程序进行处置。另一方面要狠抓队伍建设,提高依法处理邪教能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优化反邪教队伍结构。以法律顾问、心理医生、道德宣传员等专家学者为主体,组建防范处理邪教工作服务团队。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把握大局、开拓进取的反邪教队伍。要加大防范处理邪教战线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提升防范处理邪教干部队伍的法律素养。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其进一步熟悉掌握国家基本法律、防范处理邪教相关的专业法规,进一步熟知法的目的、原理、价值追求、法治原则,深刻理解法律精神,掌握法定权力的边界、程序、责任等内容,不断增强依法处理邪教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反邪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表面看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实际上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就是要把识邪、防邪和拒邪的思想装进千家万户每一位成员的脑海。基层群众是邪教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反邪教工作的重要力量,他们对邪教及反邪教问题最有发言权,为此,基层组织要通过普通老百姓了解当地邪教活动现状,对开展反邪教工作的意见、建议等等第一手“接地气”的信息,并向上级提供一些决策和完善决策的依据信息。同时,要做好不同人群的工作。一是给“易感”人群普遍接种“疫苗”。老、弱、病、残及生活困难等人群,是邪教发展的主要对象,并且极容易上当受骗,是邪教赖以滋生的“肥土”。反邪教干部要最大限度地深入这些人中间,发挥协调优势作用,帮助他们克服现实困难,引导他们树立战胜困难、迎接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遇到自己无法战胜的困难首先应想到去找党和政府寻求帮助,而不是寄希望于各种邪教所吹捧的“神”或“主”。把工作做在他们信邪教之前,不给邪教插足的机会。二是给涉邪教人员“刮骨疗伤”。涉邪教人员特别是痴迷者是邪教得以传播的生力军,他们深信邪教歪理邪说不能自拔,普通的说教完全无效。要挽救这些人必须进行持续的专业教育转化,反邪教志愿者义不容辞。同时,要针对邪教人员的不同情况,积极发动反邪教志愿者及各方面的群众参与到工作中来,寻求更好的效果。事实上,只有真正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反邪教斗争才能取得根本胜利。(康乐县马晓春)

西部农村地区反邪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