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掉入认识误区
大科学家牛顿在家里养了两只猫,一大一小。俩猫每天要出去方便,每次都用猫爪弄的门响,牛顿听到后就得给它们开门,猫要进屋时也要用爪抓门,牛顿听到门响再去开门,让猫进屋。每天反复,不厌其烦。牛顿想了个办法,就在墙根开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大的让大猫走,小的让小猫走。一天有朋友来访,见墙根开二个洞就问牛顿干什么用。牛顿说明原委。朋友纳闷,又说:“开一个大洞,俩猫都可以进出,没必要再开一小洞呀?”牛顿说:“万一两只猫要同时出去,怎么办?俩猫俩洞,大猫大洞,小猫小洞,各行其道,符合宇宙星球远行轨道呀!要以科学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不对吗?”
听完这则故事,我们不禁哑然失笑。且不说两只猫同时要求出去的情况极少发生,就是真的发生了,猫从猫洞钻出去,也就几秒钟的时间,难道两只猫非要为谁先谁后而打架吗。堂堂大科学家牛顿竟也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细细分析牛顿的话——“各行其道,符合宇宙星球远行轨道呀!”“要以科学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可知,牛顿是因为他自己研究的惯性思维掉入了认识误区。
所谓“惯性思维”,也称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如何避免因惯性思维而跌入认知误区呢?其实只有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赶紧换一条路,万不可在一条绳上上吊死。美国科学家第一次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遇到了一个令他们非常头疼的问题,因为南极太冷,他们的笔所用的墨水总是被冻住,虽然他们早就料到这个问题,事先特意制造了低凝点墨水,但到了南极仍然经常被冻住,无法书写。于是他们不得不继续研究凝点更低的墨水,但几次改进总不满意。然而他们奇怪的发现,前苏联科学家似乎从来没有被这个问题困扰过,于是他们询问前苏联科学家:“你们写字的笔难道没被冻住过吗?”前苏联科学家非常吃惊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一直用铅笔书写。”
过分专注于某一点,往往会掉入认知误区。台湾有一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请了50名志愿者看房间内所有蓝色的物体30秒。然后请他们闭上眼睛,问他们看到了多少个红色的物体,绿色的物体和黄色的物体。这下他们都傻眼了,因为他们只专注蓝色的物体,没有专注其它颜色的物体。
我们许多同学也经常犯同样来类型的错误,比如有些同学特别关注自己的弱科,想尽一切办法补弱,结果弱科上来了,其他学科却反而后退了。还有部分同学相反,喜欢某科就投入很大的精力,不喜欢的学科则很少涉及,结果是强的越强,弱的越弱,总体成绩不佳。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只有一个——着眼全局,克己制胜。克制住自己的偏好是克制自己掉入认知误区的关键。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其难,故而能克制自己的偏好的人才是最终的胜者。《西游记》中孙大圣打妖怪时,每当打到最后,妖怪的靠山出面时,他由不得不放弃。为什么不斩草除根呢?因为悟空的根本任务是西行取经,除妖不过是为取经扫清道路而已,悟空即便是再喜欢除妖,未来西天取经的大局,也必须放弃自己的最爱。因而我们只有理智思考,着眼全局,克制自己的偏好,才能最终得全局的胜利。
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展开竞争有时是有益的,但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就容易掉入认知误区。竞争分为积极竞争和消极竞争,积极的竞争指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刻苦学习、争创佳绩。而消极的竞争是指为了追求高分,提高名次,而不择手段的击败对方,自己却沾沾自喜。这样的竞争其实是一种对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盲目的争强好胜,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将会影响自己的全面发展。想当年,美国人挑起了跟苏联的军备竞赛,苏联马上应战,坚决不落后于美国,结果被带乱了节奏,导致自己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最终解体。这是极为惨痛的教训。
现在高考采用的是选科考试,同学之间在学习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别,每个人的学习任务、所制定的计划也不一样,所以每个同学最恰当的学习方法就是完成自己的计划,而最大的错误就是被周围同学带乱了节奏。同学之间可以有所竞争,但竞争只能在学习精神、学习劲头上,而不应在分数上。
正确的认知是我们搞好学习前提和基础,因而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要停下来反思一下,看看我们的学习是不是进入了误区,及时调整策略,以确保我们能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比一味地闷头苦学好好得多。
如何避免掉入认识误区
本文2023-01-13 00:56:40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3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