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通道抑制剂缓解栽培大豆盐伤害的离子特征
孟 娜,薛 辉,魏 明,魏胜华
(1.安徽工程大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 安徽珩戍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作物产量高低不仅受遗传因素控制,还受营养和环境因素影响。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导致全球可利用耕地日益减少、限制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非生物逆境之一,全球有超过 8 亿 hm的土地受盐害影响,占全部土地面积的6%。矿质元素是植物细胞结构或新陈代谢的基本组成成分,植物良好的生长和发育依赖于矿质元素的均衡供应,任何一种元素的匮乏或过剩,都将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大豆[( l).merr.]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属中度盐敏感的“忌氯植物”,其盐害作用主要由cl造成。盐胁迫打破细胞内离子平衡,引起离子损伤、养分缺失和细胞代谢紊乱,抑制植物光合作用,阻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因此,维持离子内环境平衡对于植物细胞应对高盐环境至关重要。维持细胞内离子稳态并不是某一种元素单方面作用,而是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取决于植物调控离子流(流入和流出)的能力,然而,目前有关大豆植物细胞离子稳态的研究多集中在na和部分大量元素,忽略了cl、元素与元素之间,以及元素整体的变化。植物离子组学能够定量、精准地反映某种环境刺激下植物体产生的无机化学响应,特别是高通量的元素分析手段的出现,使得同时定量分析植物多个元素的含量成为可能,为系统研究植物体内离子的动态平衡提供重要的研究途径。因此,明晰盐胁迫下植物离子的响应特征,为揭示栽培大豆耐盐机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氯(cl)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首要微量元素,主要分布于植物的茎秆和叶片等营养器官,参与维持细胞渗透压和电荷平衡、气孔开闭、光合作用中光系统Ⅱ水的光解放氧反应等生理过程。氯在土壤和植物体内主要以cl形式存在,cl通过共质体(主导)和质外体途径进入根细胞并向木质部运输,在跨膜转运过程中需借助细胞膜上的阴离子通道或运输蛋白。目前已在拟南芥、水稻、马铃薯、玉米、菠菜、烟草、大豆中克隆到cl通道基因,其中大豆氯离子通道基因(1)编码蛋白定位于液泡膜,盐胁迫下可把细胞质中过量的cl转运至液泡内累积,对维持和重建体内cl稳态发挥重要作用。植物根部通过木质部薄壁细胞质膜上的3种cl通道,即木质部慢速激活阴离子通道(x-slac)、木质部快速激活阴离子通道(x-quac)和木质部内向整流阴离子通道(x-irac),调控cl向导管和地上部分转运。在此跨膜转运过程中cl对其转运抑制剂较敏感,常用的cl通道抑制剂主要有zn、蒽-9-羧酸(9-ac)、尼氟灭酸(nfa)等,其中zn是超极化激活型cl通道(内流cl通道)的抑制剂,外施zn均可提高大豆、烟草和甘薯等“氯敏感植物”的耐氯/盐性,而且zn和nfa对大豆和甘薯幼苗耐盐/氯性的作用效果是一致的,虽然9-ac对大豆和甘薯幼苗耐盐/氯性的影响没有报道,但在烟草中zn、9-ac和nfa均表现为能够缓解盐胁迫对烟草幼苗的伤害。目前对cl通道抑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气孔保卫细胞的启闭、电生理效应和离子吸收等生理指标的研究,从元素水平层面探究cl通道抑制剂缓解植物盐伤害作用尚鲜有报道。
绥农3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绥农10为母本,绥农02-31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2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选择绥农35品种为试材,选择zn、9-ac和nfa 3种cl通道抑制剂,将有关生理指标、解剖结构和离子组相结合,探讨盐胁迫下外加zn对栽培大豆离子稳态影响,旨在为栽培大豆植物拮抗盐胁迫研究提供离子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盐浓度筛选试材为栽培大豆[. (l). merr.]品种绥农35(材料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所提供),当大豆幼苗第一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后,将幼苗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盐处理组(nacl)2组,对照组大豆幼苗培养在1/2 hoagland营养液;盐处理组又进一步分成3小组,分别培养在含100、140和200 mmol·l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中。营养液每2 d更换1次,盐胁迫处理8 d后,观察拍照比较大豆幼苗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盐胁迫浓度。
1.2 材料培养和处理选择140 mmol·lnacl为盐胁迫处理浓度,参照屈娅娜等选择20 μmol·l作为cl通道抑制剂浓度。当大豆幼苗第一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后,幼苗随机分成5组:第1组大豆幼苗继续培养在1/2 hoagland营养液(control);第2组大豆幼苗培养在含140 mmol·l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nacl);第3组大豆幼苗培养在含140 mmol·lnacl的1/2hoagland营养液加20 μmol·l氯化锌(nacl+zn);第4组大豆幼苗培养在含140 mmol·l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加20 μmol·l蒽-9-羧酸(nacl+9-ac);第5组大豆幼苗培养在含140 mmol·l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加20 μmol·l尼氟灭酸(nacl+nfa)。营养液每2 d更换一次,盐胁迫处理8 d,观察拍照比较大豆植株幼苗表型,选择合适的cl通道抑制剂。
1.3 植株的形态学特征参数参考孙启高等观察大豆叶片长度、宽度、面积和周长。用扫描仪(分辨率300 dpi)对大豆第一片三出复叶的顶叶进行扫描;用s-viewer软件测定叶长、叶宽和叶周长,叶长是指平行于主脉最长段、叶宽是指垂直主脉最宽段,叶周长是指叶片边缘一周的长度;使用li-3000型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不包括叶柄部分;用直尺测量主根长和株高。重复3次。
1.4 根部解剖结构根部解剖结构采用石蜡制片法。重复3次,每个重复观察5个样片中的10个视野。
和cl-含量的测定cl含量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no含量参照王学奎的测定方法。
1.6 叶绿素含量和fv/fm值的测定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参照meng等的测定方法。所测叶片均选自大豆第二对三出复叶。
1.7 离子组测定方法参照ardini等方法略有改动,大豆幼苗用去离子水清洗吸干,将叶部与植株分开,105 ℃烘箱杀青15 min,于80 ℃烘干至恒重,磨碎后过30目筛。精密称取0.5 g过筛后的样品,加入4 ml硝酸,于消解罐80 ℃预氧化1 h,放入微波消解仪消解后加超纯水定容至50 ml待测,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叶片9种元素(k、 na、ca、mg、fe、mn、cu、zn和mo)含量。
1.8 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对实验数据进行均值、标准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字母表示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
氯通道抑制剂缓解栽培大豆盐伤害的离子特征
本文2022-11-09 22:40:00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43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