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变化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5-10-13浏览:2696下载211次收藏

浅谈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变化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而会计工作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工作。在我国,把电子计算机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起步较晚,但起步以后发展很快,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绩突出。
    
一、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初期,企事业单位都是使用自己开发、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采用这类软件,开发周期长,投资大,水平不高,形成低水平的重复劳动。而且投入运行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原设计人员往往离开软件,推给会计人员使用,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会计人员大多没有能力及时更新,软件长期停留在原开发时的水平,技术上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在这个发展阶段中,虽然我们经过逐步摸索,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适于我国当时企事业单位管理上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但由于当时开发设计人员稀缺,会计电算化推进非常缓慢,十多年,真正开发建成并投入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没有多少家。
  
  为了克服前一阶段使用专用软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家开发、多家使用的通用化、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设想。198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会上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通用化的几项措施:(1)合理选定通用软件的适用范围,按工业、商业科贸、金融、保险、机关、学校、科研等单位的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于各类单位不同的通用化会计软件;(2)找出共同点,设计出通用化功能模块;(3)根据各个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设计出多种运用于不同单位的适用功能模块,在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各单位可选择适用于自身特点的选用模块,再和通用化功能模块组装起来使用;(4)通用化会计软件的设计,留有空间,供用户根据本单位的需求,自己来定义;(5)在上述几项措施仍不能满足用户特殊需要,必要时可作少量二次开发。后来实践证明这套方案是可行的,不久按上述方案开发设计出了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化会计软件,并相继组建了几百家专门开发与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变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