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我党当前执政背景中若干问题浅析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5-10-07浏览:2371下载261次收藏

关于我党当前执政背景中若干问题浅析
当前,在我党执政的广阔、众多、纷繁复杂背景中,以下若干问题及影响应予重视。

一、 传统工业文明负面效应的背景及其影响

传统工业文明具有两面性,它在极大地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

1、      资源和能源危机。工业文明,以加速度创造着财富,同时也以加速度消耗着资源和能源。传统的资源、能源,如木材资源、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严重短缺已成事实。其中一些能源如石油、天然气枯竭是早晚的事,且这种形势是是世界性的。人类必须在其枯竭之前合理使用并发现开发新能源,否则将引发严重的社会冲突。

2、      环境与生态危机。工业文明,不仅以加速度消耗着资源和能源,而且严重破坏着环境和生态。森林、草场、湖泊、湿地大面积消失,土地荒漠化加速;水污染、大气污染严重;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发展;等等。此情况如得不到遏制,人类自身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

3、      社会精神和人性危机。工业文明的巨大创造力,张扬了人类无限欲求,而无限欲求在现实中却发生了三大冲突:一是与自然满足有限性的冲突;二是与个体之间互限性的冲突;三是与自身能力有限性的冲突。在三大冲突中,人的精神燥动不安、焦虑、紧张,心理失衡。这种失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病态,并通过三种形式转移,以达到心理平衡:一是把无限欲求的实现转移到下一代;二是转移为外向攻击;三是转移为内向攻击。

传统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将使我国发展建设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资源能源的挑战,环境与生态的挑战,社会问题的挑战。十六大报告曾经指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工业文明负面效应的关注和重视。

二、 后工业化的背景及其影响

1、      后工业化与先工业化的时间差,造成了我国在经济竞争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的弱势地位。我国是后进入工业化建设的国家,也是后进入现代建设的国家。后工业化与先工业化的时间差,所造成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差异,而且还包括产业层次的差异,教育水平的差异,科技水平的差异,乃至综合竞争能力的差异。显然从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现实基础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居于强势地位,而我国居于弱势地位。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      中国进入工业化建设的时机特征。我国进入大规模快速工业化建设不久,即遭遇了挑战和困难。由于工业文明在加速度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加速度消耗资源、能源和破坏环境。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显现,而70年代、80年代已经相当突出。我国大规模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起步不久就受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例如,我们一方面大力发展工业,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大量关闭严重破坏环境的“五小”工业项目。此时,发达国家依靠其长期工业化建设所积累的巨大物质财富,有条件采取三大措施应对:一是依靠科技降低消耗,治理环境,减少破坏;二是进行产业升级换代,淘汰能耗高、破坏环境严重的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和现代化转移;三是利用工业发展级差,将能耗高,破坏环境严重的工业向外转移,在外转中获利。我国由于发展级差的原因和缺乏足够的财力,难以同时采取同样的同等力度的措施,有时甚至无法拒绝接受从发达国家转移出的传统工业项目。

3、 &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我党当前执政背景中若干问题浅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