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过对患儿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王建敏 王常燕
【关键词】小儿护理;肢体语言;沟通方法;依从性;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169-02
儿童阶段处于心智、身体快速发育的过程,相对于成人具有较强烈的依赖心理,心里人格也较为特殊。受认知能力影响,患儿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认知不足,且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患病感觉。临床上,医务人员多以病情观察和评估作为诊断依据,从而增加了误诊的几率和难度。此外,患儿护理内容相对繁琐,若不选择合理护理干预方式,则无法保证整体护理效果。为此,我们应做好护理有效配合,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本文以肢体语言沟通为研究目标,就该沟通手段的患儿护理依从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2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入院奇、偶顺序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患儿27例,女性患儿20例,年龄在2~7岁之间,平均(4.1±1.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在1~8岁之间,平均(4.0±1.9)岁。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仍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服药、静脉注射护理,饮食指导,病房通风,并告知家属患儿护理常识。
以对照组为基础,研究组护理增加肢体语言沟通模式,相关措施包括:①护理人员的仪表。为增加护理人员的亲和力,工作人员应保证衣着得体,尽量体现出端庄之美。日常注意自身形象的重塑,注意个人面部变化并由此向患儿/家属传递出善意的信息。在沟通中,要时刻面带微笑,为患儿营造出温馨的沟通氛围。在这种安全、亲切的交流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患儿的治疗配合依从性;②做好倾听工作。患儿生病后,患儿及家属会有焦躁情绪,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一名好的“倾听者”,且倾听过程中要面带微笑,纳新倾听并及时给与积极的鼓励和支持。通过与患儿的交流沟通,触碰患儿的心灵并赢得患儿的信任与好感。这些都是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必要手段;③眼神交流。我们要发挥面部表情、眼神的重要作用,通过视线接触向患儿传达赞扬、肯定及鼓励,从精神上给与患儿及家属更多慰藉和支持;④体态语肢体语言的运用。端庄的仪表能让患儿于家属感受到护理工作的崇高与严谨,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任何一个小的动作,都能有效缓解患儿紧张不安的情绪,轻拍患儿肩膀,轻浮患儿手部或背部,都能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治疗配合与护理配合两个方面)。本次研究依从性、家属满意度的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自低至高代表依从性越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计量资料表示为(x±s),并行t加以检验;百分数表示为(%),计数为例(n),并采用x2进行检验。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表示为(p
肢体语言沟通过对患儿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本文2022-10-31 18:19:11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77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