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模式优化研究
张梦婉 梁力军 张肖琳
(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 100192)
一、研究背景与动因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开放度不断增加,金融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的竞争压力,因信贷管理漏洞引发的案件频发。以2018年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成都分行信贷造假案件为例,原银监会通报信息显示,该分行为掩盖其不良贷款,在数年间分别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最终该分行被罚款4.62 亿元,问责高管人员近200 人。该事件从侧面暴露了部分商业银行现行信贷审批模式还存在着明显漏洞。现行银行信贷审批一般为层级化的服务模式,审批时间较长、审批环节流程较多,信贷数据与信息需要在多个层级和多个部门之间进行流转,数据审批效率和数据安全性受到影响。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层出不穷,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信贷管理也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区块链技术具有可追溯性、去信任化、不易篡改等特征,可应用于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等领域,能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数据流转安全性,并能降低信息交互成本。因此,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成为可能。
目前关于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优化信贷审批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故本文以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现状及区块链技术嵌入信贷审批的可行性分析作为切入点,研究运用区块链技术对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模式的优化实现问题,以期为提升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效率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二、区块链理论及研究综述(一)区块链技术及类型研究区块链亦可称为分布式记账,是由各单独节点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非对称加密、点对点传输等技术特点(王明生等,2019)。当区块链体系中增加新区块时,会向所有节点发布数据,各节点则通过共识机制对新增数据进行验证,并存储通过验证的数据(吴勇等,2019)。区块链运行过程中,可运用密码学技术来确保数据不被篡改,全程可追溯,从而可有效解决交易中的信任构建难题(赵建辉,2019)。
根据区块链的形成机制特点,区块链可划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具体应用如下:
1.公有链。公有链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可应用于资产证券化、数字资产的跨链流通等。如比特币、以太坊、量子链、eos、唯链以及neo等。
2.联盟链。一般而言,联盟链的共识节点均是可验证身份的,并拥有高度治理结构的协议或商业规则。以r3、hyperledger、金联盟为代表的联盟链,强调同业或跨行业间的机构或组织间的价值与协同的强关联性以及联盟内部的弱中心化,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主要目标,以强身份许可、安全隐私、高性能、海量数据等为主要技术特点。
3.私有链。私有链以强中心化为特点,可被个人或机构所拥有,一般社会公众或第三方机构是无法参与其中的。常见于集团公司、机构内部开发的系统或网络。
(二)区块链技术在信贷审批领域的研究1.国外区块链嵌入信贷审批领域的研究。国外学者及银行业界人士认为区块链适合应用于信贷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来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jappelli 和pagano,1997),从而缩短客户贷款申请时间,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miller,2003)。portmann(2015)提出区块链金融的概念,认为实物资产可以转换为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实现跟踪和交易。
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对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分配,来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问题(wang 等,2019),依靠分布式存储体系结构、智能契约等技术来解决信息收集和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可追溯性问题(zhao,2020)。此外,区块链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网络犯罪隐患,并结合智能合约,实现贷款执行、还款和回收(patki 和sople,2020)。
2.国内区块链嵌入信贷审批领域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国内相关学者对如何将区块链技术有机嵌入到信贷体系中展开了相关研究,具体如下:
在解决信贷业务存在的信任问题的研究方面,郑瑶和董大勇(2016)指出,区块链技术改变了数据资源的使用价值和信息社会中各种数据的生产方式,通过区块链技术的数据授权功能可以改善大数据应用中产生的隐私权问题。吴建刚(2017)提出区块链技术在不需要双方相互信任的情况下帮助实现点对点转账,并且用户也不能更改转账记录。孙国茂和李猛(2017)提出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使征信体系的信息共享功能在更安全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周超(2020)提出,区块链技术能够改变传统采用星型结构构建的中心化模式,节点间遵守相同的算法,通过构建可信任数据共享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及不完备性问题。
在区块链如何改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研究方面,王明生等(2019)等人通过扩展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商品”的交易结构、扩展共识协议的功能和增加特定账户的方法,来构造去中心化信贷系统。王蕊(2019)等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第三方征信系统的不足,将其应用到贷款管理中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智能合约能够提高商业银行业务办理效率等。杨坤(2020)提出,区块链技术可以重构信任机制,解决参与节点的互信问题,利用信令交互快速形成共识,减少无效沟通浪费的时间。
综上所述,学术界普遍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信任问题。但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区块链技术与信贷审批业务结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方面,在具体实践上的成果相对较少。本文针对信贷审批这一具体业务,对信贷审批流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信贷审批新模式,以期帮助商业银行优化信贷审批业务,更好地防范信贷风险。
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模式分析及区基于区块链的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模式优化研究
本文2022-10-25 03:00: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damishu.cn/article/333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