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大秘书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区块链技术在发展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政银担企金融生态圈的再造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22-10-25浏览:2985下载202次收藏

陆岷峰

(1.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2.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1816)

一、引言

发展以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社会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的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国内外政府与金融机构高度关注的金融服务。但在社会资金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资本的逐利性造成资金优先流向回报率高、风险相对较小的行业,发展普惠金融的迫切性与资金的供给矛盾持续存在,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服务对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部分之一,其融资特征具有典型性。长期以来,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和金融部门出台了很多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为解决小微企业的担保难问题,成立了各种类型的担保公司和再担保公司,不断为小微企业增信。从实践效果来看,的确一定程度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难中的一些问题,但并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小微企业数字信息不系统、不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担保公司的放大效应和担保能力,部分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还传导至商业银行,有违建立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解难的初心。

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嵌入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不断增多,特别是在解决普惠金融产品标准化、批量化,风险管理数字化,银企之间的信息公开透明化方面,有效地缓解了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商业性与政策性的冲突,提升了普惠金融的服务满意度。然而,目前关于数字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在协调与打造政府、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及小微企业的正向金融生态圈中的应用研究不多,尚未形成可复制的、科学的运营模式。步入新时代、践行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积极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打造政银担企金融生态圈中的应用,对于进一步释放金融生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一)普惠金融相关研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规模增加和质量提升,为解决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对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力度越来越大、方向越来越明确。许旭明(2020)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是一个金融机构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徐阳洋(2022)认为关键要抓住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本质,即普惠金融的商业性与政策性冲突,这是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基础。应当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普惠金融的定向资金供给量,改变金融机构资金供应顺序。陆岷峰(2021)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必须靠体制、机制和工具三维系统同时发挥作用。前者从政策维度,即通过诸如财政补贴等手段,让从事普惠金融的机构在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以政策下的经济手段优化资本的流向次序;再者是管理手段,即金融机构要通过管理手段创新,提高普惠金融的运行效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后者是技术工具,即通过数字技术等解决传统金融思维下无法解决的普惠金融成本与风险管控问题,使普惠金融成为具有竞争力的金融。

(二)担保公司相关研究

关于担保公司的理论成果也较为丰富,但实践中我国的担保公司特别是民营担保公司退市率极高,部分担保公司还将高风险传导至合作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造成极大伤害。目前存留的担保公司主要是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不仅管理较为规范,担保能力也较强(陆顺,2022)。陆岷峰(2021)认为担保公司应当以社会效益为重,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担保公司要分类管理,对于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只需维持财务的连续性,通过不断扩大风险可控的担保量来支持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对于纯商业性质的担保公司,也应当出台价格指导意见,防止成为加重小微企业负担的“又一根稻草”。赵越和陆岷峰(2022)认为保持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处理好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摊机制,目前我国的担保公司成为风险的全部承担者,不利于金融机构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在提升担保行业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当改变当前担保公司承担全额担保风险责任的做法,由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共同分摊风险,增加金融机构的风险责任意识,从前端关口上保持担保对象的高质量。

(三)区块链技术相关研究

区块链技术是集合了数学、密码学、运筹学等多学科的一门科学,其底层技术目前较为成熟,与大数据等构成了新一代数字技术体系。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陆岷峰(2021)认为区块链是适用范围极广的应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区块链技术在发展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政银担企金融生态圈的再造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